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问诊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21424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问诊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问诊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问诊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问诊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问诊要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问诊要点首先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 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 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 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问寒热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 衰,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1. 但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 寒证。2. 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证。 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若午后 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3. 恶寒发热: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4.

2、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 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胆病。二、问汗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1. 无汗:外感病寒邪,发热、怕寒、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2. 出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者,为表虚证。3. 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 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4. 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 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为内伤病。三、问疼痛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1. 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 证。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 为内伤虚症。2.

3、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 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 短。3. 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4. 胃病疼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四、问睡眠1. 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 夜不眠。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 鸣、潮热等症。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 口渴、胃部不适等症。2. 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由自主地入睡。若年高体虚者多 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 不升所致。五、问饮食口味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 味觉等方面。1. 口渴

4、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 或汗、吐、下利太过。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 为糖尿病。2. 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口渴喜 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 属湿证或虚寒证,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3. 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 欲进食。如新病多为伤食或外感发热。久病不欲食则是脾 胃虚弱。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4. 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则消谷。若久 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偏 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5. 口味: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 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 肾虚。六、问二便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 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1. 便次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 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 为虚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 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五更泄, 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2. 便质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坠感为脾虚气陷。排 便不爽为肝郁。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 食。若便黄黏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