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发电主要技术类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212675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热发电主要技术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光热发电主要技术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光热发电主要技术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热发电主要技术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热发电主要技术类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热发电主要技术类型根据原理的不同,光热发电包括聚光光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thermal Power,简称 CSP)、太阳能半导体温差发电、太阳能烟肉发电、太阳池发电和太阳能热声发电等.。其中, 聚光光热发电是现今最具商业化利用前景的技术形式.。根据聚光方式的不同,聚光光热发电可进一步分为点聚焦和线聚焦两大系统 .。其中,点 聚焦系统主要包括塔式光热发电和碟式光热发电;线聚焦系统主要包括槽式光热发电和线性菲 涅尔式光热发化电.。(1) 槽式光热发电抛物面槽式太阳能发电是通过跟踪太阳运动的线性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福射聚集到位于 抛物面焦线处的吸热管中,加热传热介质,利

2、用热力循环进行发电的系统 .。槽式电站的关键 设备主要包括聚光器、吸热管和储热器.。槽式光热发电是最早实现商业化运行,也是目前全 球商业化运行电站中占比最大的技术形式.。槽式光热发电系统的特点:一是结构简单、成本 较化;二是可通过多个聚光一吸热装置的串、并联组合,构成较大容量的光热发电系统;H是 聚光比不高,一般在50-80,传热介质温度也难W提高,一般在400C左右;四是槽式系统热 传递回路长、热损耗大,系统综合效率较低,约为1 1%15%.。目前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槽式聚光器主要来自槽式聚光器的核也部件是抛物面反射镜,目前 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抛物面反射镜.。槽式吸热管是槽式发电系统中光热转换

3、的核也部件, 在无储热槽式电站投资成本中,吸热管的成本约占8%.o(2) 塔式光热发电太阳能塔式发电是通过多台跟踪太阳运动的定日镜,将太阳福射反射至放置于塔上的吸热 器上,加热传热介质,利用热力循环进行发电的系统.。太阳能塔式电站主要包括定日镜、太 阳塔、吸热器和储热器等.。根据吸热器内传热介质的不同,塔式电站主要包括水蒸汽、烙融盐和空气三种 .。水 蒸汽电站系统,吸热和做功介质一致,年均效率一般可达12%人上;烙融盐电站系统为间接 热力循环发电系统,可实现超临界、超超临界等高参数运行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发电系统效 率.。空气电站系统一般采用布雷顿循环的热发电模式,运行效率可达到3 0%W上.

4、。塔式光热发电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聚光比较高,一般在3 0 0 - 1 0 0 0之间,容易实 现较高的系统运行温度(500 140 (TC);二是塔式光热发电系统的热传递路程短、热损耗少,综合效率高,目前可达到14%左右;H是太阳能塔式发电适合于大规模、大容量 商业化应用;四是塔式光热发电系统一次性投入大,装置结构和控制系统复杂,成本较高.。(3) 碟式光热发电 碟式光热发电系统是利用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光聚集在镜面焦点处,通过放置在该处的斯特林机进行发电的系统.。太阳能碟式斯特林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包括碟式聚光器、斯 特林机和传动系统.。碟式光热发电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聚光比高,一般为 1

5、0003000,运行溫度可接近 1000C,峰值光电转换净效率可达到3 0%;二是碟式发电系统功率较小,一般为5-50k W,单位造价昂贵;S是发电成本不依赖于工程规模,既可W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使用,也可 建成MW级的电站并网发电.。(4) 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 线性菲涅尔式太阳能发电是通过跟踪太阳运动的菲涅尔式反射镜,将太阳辐射聚集到位于菲涅尔式反射镜焦线处的吸热管中,加热传热介质进行热力循环发电的系统 .。线性菲涅尔式 发电的主要部件包括菲涅尔式反射镜、吸热管和传动系统等.。线性菲涅尔式发电系统是简化的槽式发电系统,其发电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聚光器采用 平面反射镜代替抛物面槽式反射镜,聚光

6、器离地面近、风载荷低、结构简单,布置紧密,用地 效率更高;二是由于吸热管无需进行真空处理,将低了技术难度和成本,系统总成本相对较低; H是系统聚光比较低、运行温度不商、系统效率不高.。综上分析,不同类型光热发电技术比较见下表槽式塔式碟式线性菲涅尔式对光照资源要求高高高高运行温度(C)350550500T400700900270550聚光比5080300T0001000300025T00传热介质水、合成油水、合成油空气水、空气、熔融 盐储能可储热可储热否可储热机组类型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燃气 轮机斯特林机蒸汽轮机动力循环模式朗肯循环朗肯循环 布雷顿循环斯特林循环朗肯循环联合运行可可视具体情况可峰值系统效率(%)21233120系统年平均效率1015%1016%1618%911%适宜规模(MW)30200302000.0050.530T50用地(Ha/MW)2.532-2.522.53.5水耗(m3/MW)水冷3.03水冷 1.892.84基本不需要水冷3.8空冷0.30空冷0.34商业化程度已商业化已商业化已商业化示范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