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21264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同时,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特点,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应面向社会、 面向大众, 成为当代年轻人必备的一个基本技能。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这个平台, 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了解常用的计算机操作, 此外, 还应同时具备能利用常用软件来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这样才能为以后真正走入社会打下基础。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理论一次, 上机一次交替进行, 多媒体理论课上内容不能贯穿整个课堂, 余下的时间又不能让

2、每位同学都练到, 而到机房上机操作时, 基础好的同学会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而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忘了理论课学习的内容而盲目操作 ,或者完成一个操作要很长时间,或不断有同学向教师询问,导致教师应接不暇。这样导致基础较差的同学效率低, 而基础好的同学提高不大。 不论是教学资源还是学生的宝贵时间都极大浪费。 根据本人从事多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探讨并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来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中写道, 要培养高职高专教育人才, 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是其根本任务; 目标是为适应社会需要, 培养出

3、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毕业生,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使毕业生达到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较高等特点,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主旨是以“应用”为特征。 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设计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照这一指导原则, 计算机应用基础 是一门应用型课程, 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不应该是一个分离的过程,而是融为一体,将课堂搬到可以实践操作的实验室,教师讲解知识点后, 学生能够及时演练, 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也就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构建3.1 硬件建设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提供的学生实验实训

4、场所有限, 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第一, 要建设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这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第一要素,在这个教学场所中,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第二,扩建实训中心,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功能;融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的一体化的教学工厂; 拓展一体化教室的多媒体教学、演练、实验、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首先,机房具备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可通过在机房中加装投影仪和幕布实现。 教师在投影讲解演示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及时上机操作,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所掌握的知识更加巩固。其次,将多媒体网络教师软件安装在机房内,这样就能控制学生端机器, 学生可以清楚

5、地看到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 通过这种模式,教师可随意地在课堂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训练,自由穿插,收到很好的效果。3.2 软件建设3.2.1 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就是教育体系的改革, 是工作和学习过程的融合,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以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为基础和标准, 突出学生的职业本位,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应做到调研行业和企业的经常性和深入性, 具体分析学生的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 明确计算机应用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应用, 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构建基于

6、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师要搞清楚工作任务与课程搭建是如何对应的,分析产业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基于具体职业活动过程的行为训练,以此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3.2.2 构建一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必须要有一体化教材, 教学内容依附于教材作为载体。 教师经过企业和行业调研后, 应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一体化教材, 特别要注重两点: 有效性和实用性。 有效性, 指的是所编教材在教学实施中要做到知识和技能以及标准的有效对接。 实用性, 指的是以按照职业能力标准, 结合职业岗位对知识应用的要求编写课程教材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适应大众化职业岗位需求,教材要尽量多用

7、图示和案例, 运用案例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 在学生做案例的同时, 能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点。 案例的设计要典型, 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水平选择并设计案例。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除了设计典型案例以外, 还要编写上机操作的习题册, 让学生在上机练习时不断强化基本技能。 并附有习题答案, 有明确的操作步骤, 深入浅出, 易学易懂。一体化教学标准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 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教学标准要体现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 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

8、养结构。关于制定一体化教学标准,第一,目标定位,通过人才培养实现,对课程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进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评审。第二,任务的分类,训练项目的设定以及制定课程和项目的课程标准都要以以下标准执行:( 1)按照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2)吸收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第三,考核标准,根据岗位所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制定。 3.2.3 构建一体化考核方式将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融为一体, 进一步加强对过程的考核, 将课外实践与实训报告、 作品设计等引入到过程考核中,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做考核。 考核评价的具体标准为: 课程综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

9、 +期末上机操作考试(50% 。过程考核成绩 = 平时成绩( 20%) + 阶段实验成绩( 40%) + 作品设计(20% +课外实践实训报告成绩(20% o期末操作考试成绩:采用统一要求,在同一机房环境分班上机操作考试,该成绩具有一定客观性,在期末总成绩中占50%。3.2.4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在教学过程中, 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同步教学, 实现与实训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对教师的要求更加苛刻, 不仅要适应“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还要掌握一体化教学, 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在培养这样“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来实现:( 1)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

10、加生产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2)学校有计划地培训专业教师,鼓励教师通过技能鉴定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3)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科技公关和产品研发;4)掌握新的教学思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4 结束语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理解成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 不可分割,教育联系生活生产实践, 达到学以致用。 任何的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不仅能体会到教学之乐,而且还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践证明,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 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为社会上输送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总而言之,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是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认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