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21055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公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公开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公开课教案时间:2014年10月27日地点:二级教室执教人:吴小云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7日课型:新授课课题:识字5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感悟谚语所包含的道理。教学准备: 识字卡、若干双筷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借助“多”字,学习谚语。 1.引出“多”字,揭示课题。 师板书“ ”猜一猜是什么字,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5中处处有多的影子,让我们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识字5),学生读课题。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由读这五条谚语,一边读,一

2、边用笔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勾画生字,朗读课文。) 同桌换着读,互相纠正读错的读音。指名读给大家听,师生共评。出示容易读错的字“搓”,搓搓小手做动作,出示“搓绳”读词做动作。出示“谋”、“柴”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读。小朋友们将生字宝宝都读准确了,能完整地读好这五条谚语吗?生齐读。 (二)借助谚语,理解涵义。 1、图意结合,识字写字。 (1)老师刚才介绍大家读这五条谚语时,说这几条谚语都说到一个“多”字。你们发现了吗?(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大家平时在生活看到,柴多,火焰就燃烧得更旺,这就是(齐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2)还有哪条谚语说到了多?(树多成林不

3、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再看,大家看看外面的山坡上很多的树木连成一片,就成了茂密的森林,这样就不怕狂风暴雨了,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 继续看,将线搓成绳子,就能够挑很重的东西,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 (3)出示“挑千斤”在这里怎么读?挑字还可以读什么?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挑(tio)千斤”,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生齐读“挑(tio)千斤。” “挑”和“斤”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生字,说说你想怎么记这两个字?(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挑”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识记“斤”字。出示与“挑”字相近的字。)看来掌握了识字方法就能记住很多字。 这个“斤”字,在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像什么?(斧头砍

4、东西)古时候“斤”就是砍木头的意思,后来才变成表示重量的单位。这样一说,记住了这个“斤”字了吧? (4)请跟着老师在填字格中写写这两个字。(教师示范书写,生书写) 2、体验实践,识字。 (1)小朋友们真会发现,第二条、第四条谚语说到四“多”。这其实告诉我们人多计谋广。人多力量大。其余三条谚语没用到“多”字,就与“多”没有关系吗? 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里说的是什么多?没有“多”字呀,哪个地方表示筷子“多”?(一把筷子)。 (2)“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真是这样吗?(生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教学生上台表演证明,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3)“根”、“容易折

5、”四个字怎么记呢?(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识记) 学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红写这四个字。 (4)“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虽然没有“多”字,但也与“多”有关。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出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里讲的是什么“多”?“一花独放”说的是花多吗?(说的是花少。)可以用“独”组词吗?师范写“独”字,生书写。 出示“满”字,这个字很复杂。怎么记住它?写一写,记一记(生书写) 3、揭示谚语涵义。 五条谚语,我们读了四条,都与“多”有关,知道了人多计谋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但是是不是只要数量多就一定有力量?还需要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条谚语生:人心齐,泰山移。你们读

6、懂了吗?(我知道了只要我们每个人团结起来,一起使劲,泰山也会被移走的。)这样说来,人多力量大,还需要添上一句板书“团结”,合起来说成一句话,就是生:人多团结力量大。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五条谚语要讲的道理。小朋友们,能理解到这其中的道理,很好!让我们自己奖励奖励自己吧!(生鼓掌) 4、背诵谚语。 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五条谚语和谚语中的生字。能想办法把这几条谚语背下来吗?(生自由背诵后,抽背,学生都能背诵。) 5、智慧延伸。 这五条谚语说明人多团结力量就大,教育我们要团结合作。像这样的谚语还很多?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些谚语吗?生回答。有一些小朋友们不知道,怎么办呢?(问父母、看书找。) 小朋友下课后,可以用大家说的这些办法去搜集谚语,抄写到积累本上,看谁搜集的谚语最多。 板书设计: 人 树多柴线 花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要学会本课生字,让学生通过教读加深印象,从而让学生在找规律的基础上记住这些字。在教学中,同学们发言积极,让我高兴的是,有的学生能打乱生字的顺序认读,还有少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组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对于识字教学的探讨不够深刻,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不当。一是识字和理解谚语的时间分配;理解时间多,识字时间少。二是检查学生的识字,用找朋友的方法更好;三是语言不十分精练,还要运用科学的提问;。四是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