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20663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A家庭B托儿所C幼儿园D学前班23 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A 具体形象B 抽象逻辑C直觉思维思维思维思维D 直观行动319901994 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D课程的问题4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A避免损害B避免纠纷C补

2、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D获得赔偿5学会了骑某一辆自行车后把这些技能迁移到骑另一辆自行车上,这属于()A正迁移B负迁移C低路迁移D高路迁移6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A 经典条件B 操作条件C习惯化作用作用D模仿7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A教育心理学B普通教育学C教育心理大纲D实用教育心理学8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9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所致。A近远规律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10班杜

3、拉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B认知建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认知结构理论11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的角色首先是()A监护人B追随者C旁观者12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A 手眼协调B 独立性的C坚持性的D教育者D分离焦虑动作出现出现的出现13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A感觉 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D知觉14大脑左半球对()和积极情感负责。A空间能力B消极情感C思维能力D言语能力15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质的研究D个案研究16下列哪一条不符合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资

4、格的认定条件?()A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B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上学历C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D身体健康的成年女性17托幼机构的基本活动形式是()A上课B日常生活C娱乐D游戏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的反映。A顺序性C阶段性性B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19儿童在早期生活中, 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属于()A同伴关系B师生关系C交往关系D一般关系20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是()A强化物B正强化C负强化D惩罚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 小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1思维2遗传素质3学习4教育法律权利5个体社会化

5、6个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1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哪些趋势?3引起幼儿分心的原因有哪些?4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保护儿童的权利应遵循哪些原则?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 12 分,共 24 分)1试述幼儿程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2试述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五、案例分析(共14 分)某省建设厅出台的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男、女厕位宜合理分隔,以后普通幼儿园新建、迁建都应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设计规划。人们对此看法不一,幼儿园小朋友“嘘嘘”该不该分开呢?请结合材料分析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一、单项选择题1

6、A【解析】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2D【解析】三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3A【解析】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是主体适应性问题,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4C【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就在于补救相对人受损害的合法权益,为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5C【解析】低路迁移的发生是自然的、自动化的。一个非常熟练的技能从一种迁移情境迁移至另一种情境时,通常不需要思维或者只需要很少的思维,这就是低路迁移。6A【解析】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经典条件作用。7C【解析】教育心理大纲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8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不断上升,

7、 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9A【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 然后发展双肩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10C【解析】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11D【解析】幼儿教师认为自身对于儿童所处的角色地位依次是教育者、组织者、保育者、学习者。12B【解析】独立性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13B【解析】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14D【解析】大脑左半球对言语能力和积极情感负责。15C【解析】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16D【解析】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没有对性别作出要求。17D【解析】托幼机构的活动包

8、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其中游戏活动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18B【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是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反映。19A【解析】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同伴关系。20D【解析】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二、名词解释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2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3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4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规范享

9、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 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5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2(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3(1)无关刺激的干扰;(2)疲劳;(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4(1)不歧

10、视;(2)在涉及儿童的事宜中以儿童的利益为出发点;(3)确保儿童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4)尊重儿童的意见。四、论述题(答案要点)1(1)小步递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2(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 岁);(2)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 岁);(3)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57 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