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20491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_股份有限公司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减小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对危险作业的范围进行了划分,对作业的现场管理作出了规范要求,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第二章危险作业范围第三条下属作业属危险作业:(一)高空作业(高度在_m以上,并有可能发生坠落的作业);(二)在易燃_部位的作业;(三)爆炸或有爆炸危险的作业;(四)起吊_重型设备的作业;(五)带电作业;(六)有急性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七)处理化学_、易燃_物资、放射性物质的作业;(八)在轻质屋面(石棉瓦、玻璃瓦、木屑板等)上的作业;(九)其它危险作业。第三章危险

2、作业现场管理第四条作业人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作业所需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且身体健康,没有妨碍从事本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第五条作业人员必须根据所作业的工种及性质,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且严禁酒后作业。第六条作业前,须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确保现场整洁,道路畅通,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要求。第七条在进行危险作业时,执行任务的部门领导要指派部门专(兼)职安全员或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作为现场安全监护人,进行安全监护。第八条危险作业使用的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危险作业所使用的工具、原材料和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第九条作业人员在作业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并进行严

3、格检查,确认完好可靠符合安全要求时方可使用。第十条作业现场要有明显的标志,防止非作业人员误入现场而发生意外。第十一条对违章指挥,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时,现场安全监护人有权停止作业。第十二条作业完毕后,作业人员应清理现场。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本管理办法由安保科负责解释。第十四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二)二十三、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公司内作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和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外协施工及协作单位。2.2需办公司内危险作业许可证的项目。1、公司内动火作业。在公

4、司危险区域内进行的电焊、气焊、气割、切割、磨光等产生明火的作业。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入设备内部;进入专用管道、地沟、地井、烟道;进入专用贮料池、库等,进行检验、检测、维修、养护、清理等。3、破土作业。公司内进行的内部地面开挖、掘进、钻孔、打桩、_等。4、临时用电作业。公司内一切临时用电的作业。5、高处作业。按照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标准规定的各种作业。6、起重吊装作业。在公司内进行的_、拆除、维修等作业。7、抽堵盲板作业。因检修或其他作业须抽堵盲板的作业。8、断路作业。生产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及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9、交叉作业。两个或以上的工种在同一个区域

5、同时施工的交叉作业。10、高温作业:以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其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而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11:公司内部规定的其他需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的项目。3职责主管单位:安全生产处,负责公司内各项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相关单位。公司有关单位,负责规定职责内的各项安全作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保障各项作业安全实施。4工作程序4.1各项作业必须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1、由作业或被作业单位提出,指定专人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2、危险作业许可证由安全生产处或相关单位签发并进行监督,注重时效性。1、危险作业许可证应注明作业内容和作业的起止时间。2、应规

6、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和作业区域。3、需通知的相关单位和具体的防护要求。4、明确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1、严格遵守作业的起止时间,如超时应及时补办相应手续。2、对作业区域应有明确的警戒标识。3、防范措施应告知所有作业人员,并按规定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4、作业监护人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和做其他工作。5、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按防范标准清理作业现场,通知相关单位撤除警戒标识,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作业完毕。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三)_股份有限公司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减小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对危险作业的范围进行了划分,对作业的现场管理

7、作出了规范要求,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第二章危险作业范围第三条下属作业属危险作业:(一)高空作业(高度在2m以上,并有可能发生坠落的作业);(二)在易燃易爆部位的作业;(三)爆炸或有爆炸危险的作业;(四)起吊安装大重型设备的作业;(五)带电作业;(六)有急性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七)处理化学毒品、易燃易爆物资、放射性物质的作业;(八)在轻质屋面(石棉瓦、玻璃瓦、木屑板等)上的作业;(九)其它危险作业。第三章危险作业现场管理第四条作业人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作业所需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且身体健康,没有妨碍从事本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第五条作业人员必须根据所作业的工种及性质,严格执行安全

8、操作规程,且严禁酒后作业。第六条作业前,须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确保现场整洁,道路畅通,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要求。第七条在进行危险作业时,执行任务的部门领导要指派部门专(兼)职安全员或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作为现场安全监护人,进行安全监护。第八条危险作业使用的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危险作业所使用的工具、原材料和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定。第九条作业人员在作业时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并进行严格检查,确认完好可靠符合安全要求时方可使用。第十条作业现场要有明显的标志,防止非作业人员误入现场而发生意外。第十一条对违章指挥,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时,现场安全监护人有

9、权停止作业。第十二条作业完毕后,作业人员应清理现场。第四章附则第十三条本管理办法由安保科负责解释。第十四条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危险岗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四)海文物业危险作业管理制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管理。1.2本制度适用海文物业公司各部门。3危险性作业的安全管理3.1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3.1.1用火作业系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进行的施工过程。3.1.2用火作业及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等作业时,应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3.1.3用火作业的危害识别3.1.3.1用火作业前

10、,针对作业内容,应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作业区域所属部门签发安全施工许可证,落实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3.1.3.2施工人员落实“用火作业许可证”中的安全措施,安全消防处监督执行并予以安全告知。3.1.4用火作业系指采用以下方式的作业。3.1.4.1各种气焊、电焊等各种焊接作业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3.1.4.2使用喷灯、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3.1.5企业用火作业分级3.1.5.1一级用火作业3.1._公司生产范围内带有可燃或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作业:各车间生产区域内所有煤气管线及煤气管线相连的设备(包括各煤气水封)所属范围_米之内的动火;。3.1._节假日期间应进

11、行的检修作业要进行升级作业(由原先的三级作业变为二级作业,二级作业变为一级作业)。3.1.5.1.3在_点至次日_点期间生产运行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检修作业也要进行动火作业升级。3.1.5.2二级用火作业3.1._公司各仓库内的动火作业。3.1._公司10kv变电室内的动火作业。3.1.5.2.3在未拆除易燃填料的设备内,并经吹扫、处理、化验分析合格后的动火作业。3.1.5.3三级用火作业3.1.5.3.1在大厦范围内干道两侧路基为界的非明火作业。(当各类二级非明火作业用火点处在该区域时按三级用火处理);3.1.5.3.2除一级、二级用火范围以外的其他各类临时用火。3.1.5.3.4海文大厦主干

12、道两侧绿化施工等用火作业。3.1.6“用火作业许可证”的办理3.1.6.1一级用火作业由用火单位填写“用火作业许可证”(见附表1),报公司安全消防处、生产部门审查合格后,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签发,安全消防处存档。3.1.6.2二级用火作业由用火单位填写“用火作业许可证”,报基层单位负责人签发后,报单位安全消防处备案。3.1.6.3三级用火作业由用火单位填写“用火作业许可证”,报基层单位负责人签发,安全管理人员存档。3.1.6.4固定用火区的设定应由用火单位提出申请,报单位安全消防处进行审查批准。3.1.7用火作业安全措施,在正常运行生产区域内,凡可用可不用的用火一律不用火,凡能拆下来的设备、管线都应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用火,严格控制一级用火。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