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音乐文化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202021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音乐文化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洲音乐文化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洲音乐文化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非洲音乐文化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非洲音乐文化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洲音乐文化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音乐文化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音乐与多元文化教案七非洲音乐文化区一、非洲概述概述非洲的全称是阿非利加州,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 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 海岸外与非洲大陆相关的岛屿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 大陆几乎被赤道一切为二,因而非洲的大部分领土都位于热带地区之内,北临北回归 线,南临南回归线。由于非洲西部呈大块突出状,故非洲的大部分土地都位于赤道北部。面积约 3020 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南北约长8,000 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约占世 界陆地总面积的 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2、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 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人种、语言、宗教 非洲总人口 10 亿(2009 年),约占世界总人口 15。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 26,预计 2050 年将达20 亿人。人口分布以尼罗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东非高原和 沿海、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南非的东南部比较密集,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 还下到一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非

3、洲居民多信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人种、语言、宗教 居民主要分属于黑种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和白种人(欧罗巴人种)。 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非洲的语言属下列基本语系:-苏丹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人口 32%,肤色黝黑,分布在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埃 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的地带。-班图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人口 30%,肤色浅黑,分布在赤道以南地区。-闪米特一含来特语系,属此语系的阿拉伯人占全洲人口 21%,占世界阿拉伯人总数的66%, 主要分布在北非各国。此外还有少数黄种人,如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欧洲白种人仅占全洲人 口的 2,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

4、地区。二、非洲黑人音乐文化的风格一、非洲黑人音乐文化的同质性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比较明显的统一性是种族同质性。即他们都属于黑色人种,黑色文化 成为他们的代表,他们自豪的称自己为Plack”。非洲黑人音乐文化以它独树一帜的风格,矗立在世界音乐之林。其音乐对拉丁美洲音乐的发展 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美国的许多西方和东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尤其是爵士乐、摇滚乐 以及各种流行音乐的发展影响深刻。那么黑人音乐文化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桑戈尔认为黑人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黑人的生存方式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2、黑人的意识中有一种对宇宙统一的神秘直觉把握和象征性的思维方式 3、黑人对神灵的崇拜4、黑人有着强

5、烈的生命热情、冲动与节奏5、黑人个人对于血缘共同体的认同与服从 音乐作为非洲黑人文化主要的表现形式,同样具备被以上特点。其音乐充满着强烈的节奏 感的黑色之音,你能感受到生命热情与冲动。你能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欢乐。二、黑人的生存方式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在非洲,音乐不仅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音乐就是生活”。-按照传统的习俗,黑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仪式,婴儿诞生、成人礼、婚礼、病愈、 出征、去世等仪式,都在音乐中举行。同样社区活动如游戏、角力比赛、步行会、行进行 列、酒会和宴会等也少不了音乐。-音乐可以被街头市场小贩用来招揽顾客;渔民船队划船拉网时需要用音乐来协调动作;农 业上的集体

6、互助小组也需要用音乐;甚至有专门的音乐家为屠夫和铁匠演出音乐,因为他 们工作时需要音乐,一方面为自己取乐,另一方面借此吸引好招揽顾客。非洲黑人音乐在黑人的生育文化、儿童文化、青春期文化、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和节日庆典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既是统治阶层权力象征,又是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人的一生都伴 随这音乐。大多数的非洲黑人的孩子在诞生的仪式上要有音乐表演,通过这一活动来为孩子命名,并且标 志和庆祝孩子正式成为家族中的一员。在孩子不足3岁时,他们就开始学习音乐演奏和舞蹈。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音乐游戏,音乐游戏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训练方式,其 目的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娱乐活动中

7、学习他们自己的文化,使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能够 适应和继承非洲黑人所固有的音乐传统文化。非洲黑人的劳动音乐中,用音乐的节奏来协调集体劳动的进度十分有效。一如在加纳北部的弗拉弗拉族中,常见一个独弦琴演奏者和一个响起演奏者为割草人伴奏 的情景。当他们演奏时,割草人伴随着音乐节奏整齐地一起挥舞弯刀,使砍刀的割草声有 规则地落在音乐的强拍上。是割草的速度和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有规则的节奏运动比张 弛不当的动作要省力。许多非洲黑人原始部落,狩猎则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在重大的狩猎的活动前,整个部落歌 唱,跳舞并且在专门的仪式下祈求狩猎活动的成功。同样在狩猎活动后也用歌舞来庆祝胜利。三、非洲黑人音乐的神秘直

8、觉和象征性思维方式非洲黑人对宇宙统一的神秘直觉把握和象征性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对天体及自然的崇拜。 -远古时代,非洲黑人无法科学地解释自然,对天体和自然现象的崇拜和构成非洲黑人各族 传统宗教的基本内容。俾格米人崇拜苍天、暴雨和雨虹。在布须曼人的神话中,月亮占有突出的地位,人们在新月和满月出现时都要唱歌、跳舞和祈祷。热带非洲诸族都敬奉暴风。几乎所有的非洲黑人都对下雨这种自然现象进行膜拜, “求雨”成为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内容 -纳马人宗教生活中最突出的事件是一年一度的求雨大典。非洲黑人音乐的神秘直觉和象征性思维方式 对土地和农业神的崇拜也十分普遍,在许多非洲黑人传统社会里,人们把土地看成一种不可思

9、 议的神秘力量。-居住在乍得境内的塔尔人(Tai)在播种、收获和过节时向大地献祭。祭祀时必须裸体。 -阿散蒂人耕种前要向地神献谷粟和燕麦。他们在挖掘墓穴前也要奠酒,并向地神祈祷。此外,山、石、水、动植物、森林、火等都是不同社区或部落的崇拜对象。音乐通常被认为是 一种重要的“媒介”,负责人与神之间的相互沟通。乐器是用于与神对话的工具,以音乐则用于敬神。津巴布韦的肖纳人有一种专门用来祈求上苍保护的“比拉”(Bila)宗教仪式,通常是在夜间举办。 它是社区里仪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宵达旦的音乐活动主要由“姆比拉” (Mbira )琴的演奏、声 乐演唱和舞蹈这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许多节奏类乐器(包括拍

10、手节奏)的陪衬。礙比拉”何咖琴又称“拇指钢琴”,是非洲十分重要的传统乐器。在非洲国家有着不同的名字:一肯尼亚称“Klimba”一津巴布韦称“Mbira”一刚果人称“Likembe”还有Sanza和Thumb Piano等名字它由一套长短不一,有固定调音的金属或竹子制成的舌簧组成,津巴布韦的“姆比拉”琴有 22至 28 根钢条,排练成两排。这些 舌簧的一端连接在一块常带有箱形或葫芦形共鸣器的音板上,演奏者通过拨动键片而产生共鸣 声。其键盘分为三部分,一是高音区的右手键盘。它分布在北非,赞比亚流域和南非等地。在这些 地区, “姆比拉”琴往往是整个演奏的核心。它是与祖先亡灵交流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被象

11、征为 一种神圣的力量。他们认为那些技巧熟练的“姆比拉”琴演奏家能够用琴声将“神灵”引来,沟通 着黑人显示生活和神灵的交往。“姆比拉”乐队的主要职责就是同神灵的联系。他们的琴声激励着那些参与仪式的人们通宵达旦 地跳舞、歌唱、将听众带入一种冥想的境界。四、非洲黑人音乐中的神灵崇拜黑人对神灵的崇拜,主要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部落崇拜等。一在非洲的图腾崇拜包括:动物、植物和器物类等许多物种。加纳的阿坎人崇拜老鼠维奈巴(Winneba)人以羚羊为图腾科特迪瓦的阿朱鲁克人(adjukru)尊崇蜥蜴等-在祖先崇拜中,元祖十分重要,但有时,祖先”也并不完全是一位虚构的“神”,社区中已过 世的那些功德无量的老人

12、有可能成为崇拜的对象,因此在用音乐与祖先交流时,通常演奏 演唱他们所熟知的音乐,这样才你能引起祖先的共鸣。与祖先交流的曲调一般很固定,但 由于人们在生活中面对的祖先不仅仅是一位,有的是一个家庭的祖先,有的是一个家族的 祖先,有的甚至是一个部落的祖先,音乐家们在仪式进行过程中也将根据需要来演奏不同 的音乐。-部落神崇拜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巫术,这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人类思维模式的形成和 变化主要是依赖于对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认识,黑人在相信并且寻求那些超越现实的 “神 力”。其中的音乐也被赋予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五、黑人音乐中的生命热情与节奏 黑人有着强烈的生命热情、冲动和节奏,节奏是黑人传统

13、音乐的核心,生命中的热情与冲动正 是孕育其中。非洲的节奏自由奔放,极富律动和激情。一在非洲,许多劳动场面,都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 划桨人配合着浆的运动歌唱,挑夫一面走一面唱,主妇一面舂米一面唱。 索托人特别喜欢音乐中的节奏,而且节奏越强烈的调子,他们越喜欢。妇女手上戴着一动就响 的金属环子,她们往往聚集在一起用磨磨自己的麦子,随着手臂的有规律的运动唱起歌来,这 些歌声与她们的环子的有节奏的响声十分和谐。-在舞蹈的时候, 索托人用手和脚打拍子,并在身上挂着一些特殊的铃铛以加强音乐的节奏感。霍屯督人即使在唱摇篮曲,情歌、祭祀时的颂歌,都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寻求强烈而奔放的节 奏,是非洲传统音乐文化的

14、基本特质。非洲黑人音乐的舞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主要节奏,也是来自舞蹈动作的节奏。而这种节 奏十分复杂,演奏者自始至终偏离主要节奏,对旋律作各种变奏,出现两个或几个独立的节奏 声部。这种节奏是生命的律动,充满着顽强的动力和热情。六、非洲黑人音乐的文化认同-黑色之音 黑人个体对于血缘共同体的认同与服从,在音乐表演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集体的参与性,除了那 些主要的演奏和演唱人员以外,每一位观众都是演出活动的一份子,他们或是击掌伴奏,或是 伴歌伴舞。在音乐的形式上常常表现出一唱众和的特点,乐器的演奏也表现出乐手与观众很好 的默契。黑人传统音乐活动大多以相同血缘体的文化单元为主体,通过集体的参与,巩固和

15、加 强了以家族共同体为基本社区或部落文化单位团体凝聚力。黑色之音(Black Voices) 在英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黑色之音”女子五人合唱组,成立于1989 年。曾于 2008年 10月 5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举办的“2008国家民歌博览音乐周”音乐会上参 与演出。尽管她们演唱的是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类型的音乐,既有非洲传统歌曲,也有北美的黑人灵歌, 拉丁美洲的卡利普索、雷盖、布鲁斯等,但是她们的音乐中却有着非洲黑人的气质,非洲黑人 的灵魂。她们是英国籍黑人,来自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但是,她们的祖先是西非的黑人。在她们 众多的歌曲中,有一首非洲家园,是她们每次演出的保留曲目,因为它最能表达黑人们对非 洲家园的向往,对非洲黑人文化之根的眷恋。“黑色之音”合唱组合自创立至今,已二十多个年头,她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她们的歌声不仅在 非洲大地上回荡,同时也传到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和亚洲各国,并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该 团从 1989 年到中国第一次访问演出以来,已经三次来中国演出。“黑色之音”女子五人合唱组之所以受到全世界黑人同胞的认同,是因为她具有典型的黑人音乐 气质,具有非洲黑人文化的认同感。三、非洲音乐文化中的节奏鼓的魅力一、鼓的地位 鼓是非洲黑人的打击乐器中最具魔力的乐器。非洲鼓不仅能够奏出震撼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