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199212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蒋勋说宋词随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蒋勋说宋词随笔 蒋勋说宋词随笔【第一篇】:蒋勋说宋词读后心得 说实在的,看这本书之前我真不知道蒋勋何人。谈起唐诗宋 词也只不过是上学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背诵的那几首罢了,翻 看这本书是我们学校的读书沙龙活动,放假在家闲来无事翻翻, 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 “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 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 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 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 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

2、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 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 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 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 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 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 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蒋勋多年在文学和美学上的耕耘, 就时间的纵轴而言,他可算为人类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个恭 谨谦逊的善述者。就空间上的横轴而言,蒋勋是这个地域的诗酒 风流的产物,是从容、雍雅、慧杰、自适的人。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 文学史上重要的一

3、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 读,让我了解“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而是民间歌曲。”为了把 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 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 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 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 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 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 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 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 张的情绪。阅读蒋

4、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 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 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 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 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蒋勋先生讲苏轼这一章节,让 我看到了一个我以前不一样的苏轼。“明月几时有”已经平易成 口语,融入儿歌、流行曲、家常话中,隐去了苏东坡的文豪气和 穿越历史的云烟感。原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句子,蒋勋先生说: “谈到苏轼,我觉得大家可以了解到他所创造的一个文学风格, 他几乎是一扫唐代的贵游文学。贵游文学是

5、说从六朝以下一 直到李白,基本上都在追求一种比较贵族气的豪迈、华丽,一种 大气、挥霍的美学感觉。可是到苏轼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真正建 立了宋代诗风的一种平实,所以当我们读到明月几时有的时 候,你常常会觉得苏轼最大的特征,是他的作品当中常常有一些 句子几乎是不像诗的。比如人生如梦,比如多情因笑我, 他常常可以把世俗的语言非常直接地放入诗中。”江城子这首诗至今我们读着仍然朗朗上口,源于这首词 口语化的倾向,比如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会发现每每在阅读苏轼作品的时候, 中间没有感觉到任何阻碍和费力的状态,像他自己所说他在写文 章的时候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

6、于所当止。这其实在讲要 自然,当然这种自然并不容易。苏轼最大的特色是他的作品根本 不需要注解,这样的东西你要怎么去注解?它都是生命经验,如 果要注解它,恐怕是要把生命经验拿来做注解。从这里也可以看 到苏轼作为一个这么重要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真的不是他的职 业,他没有刻意地为文学而文学,而是在生命当中碰到那个事件 的时候,他的文学就出来了,这个时候他的真情会完全流露出来。 这首词我想大家因为太熟,也许会觉得它是那种简单、容易的句 子,使你忽略它其实在文学世界当中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它的 难度就在于我们常常不敢写这么简单容易的东西,一开始就是 “十年生死两茫茫”。我觉得苏轼最有趣的是他所有的句子开始

7、 都是直截了当,从来不做铺陈。这样的一个作品就把我们看到文 学创作当中最难的这个部分完全展现出来了。跟着蒋先生的这本书,重新发现了那些我们已熟到“审美疲 劳”的词句之美,还令人在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夜里琢磨人生的滋 味,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蒋勋先生的剖析是:“不止是在 讲一个自然现象,同时它也扩大成为一个心理经验,好像对生命 有很大的鼓励。我前面提到我最大的愿望是盖一座庙,凡是这种 句子我都会把它做成签,放在庙里,一个失恋的人如果抽出天 涯何处无芳草,大概会很高兴的,它变成了一种扩大性的人生 体验。”无论是宋词之美还是蒋先生解析之妙,令人重拾阅读的乐趣。 书架上唐诗宋词的解析书籍也有几种,或考

8、证严谨、或著者权威, 为何蒋勋先生口语化的点评在这个秋夜抓住我的心?为何那些 平日里朴素的句子大放光华?大概因为这样的评说方式浸渍着 感情与个性,也是因为隔着海峡,审美与表述都有了些微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读者的心里投下新奇与惊喜。蒋勋说宋词随笔【第二篇】:蒋勋说宋词读后感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 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 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 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 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

9、样,通俗 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 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 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 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 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 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 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 尾。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 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 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 引力,但自有一

10、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 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 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 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 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 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

11、。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 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 钱穆父的下片: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 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时代使苏轼成为一个令人仰 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成功者。有人可能会说, 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其实不然。比起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追求个人生活的 志向确实比较一般。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人生就像逆 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 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人生短暂,万事匆 促,这是不争的事实。荣辱得失

12、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 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读了这首词,我认为,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 挫折,不论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 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 自觉的“行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 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 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这是人性的觉醒, 欲望的复苏。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 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

13、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 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 行一场美的沉思。蒋勋说宋词随笔【第三篇】:蒋勋说宋词读后感说实在的,看这本书之前我真不知道蒋勋何人。只因为王轩 的推荐,拿来翻翻,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 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 个多月才品读完。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 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 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 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 睛,为我们娓娓道

14、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 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让我了解“词最初不是文人创作, 而是民间歌曲。”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 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 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 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 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 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 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 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

15、不夸 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 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蒋勋不仅仅讲词,还讲作者的经历,历史背景,所处环境, 深入剖析作者的创作意景,以及作者与作者的比较,结合美学、 书法、陶瓷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侃侃而谈,丝丝入扣,到点到位, 让你赏心悦目,品尝阅读的快乐!蒋勋说宋词随笔【第四篇】:蒋勋说宋词今天上午饿着肚子读完了这本书,蒋勋说宋词,感觉写的 还不错,吃完午饭就着刚读完书的热乎劲匆忙赶来写这篇读后 感。蒋勋老师是台湾人,确切的说是成长在台湾的大陆人,故乡 是大陆,生长在台湾,这样的背景也就注定了这部书在写到南宋 时用以自比的感情。这部书一边讲历史一边讲宋

16、词,讲到宋词就离不开政治,更 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美学,现在的宋词是跟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 是一种艺术品,虽然宋词都是人写的,但是用浑然天成,巧夺天 工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许多句子已经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不可复制,只要世界上还有人说汉语,他们就不会消失。许多宋词的千古绝句,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写出来的,李后主、苏轼、李清照我就不堆砌诗句了,他们的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如果平平淡淡的一生过下来,也写不出那 些个感人的诗句。只有在国破家亡、人生遭遇重大转折的时候才 能发出那样的肺腑之情。相比之下,我们平日里的考试失利、朋 友争吵都是鸡毛蒜皮,少年强说愁罢了。每次读中国的历史,读到极盛或极衰的时候我就想哭,读完 这部史书,更加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气息,从盛唐的 张扬,到北宋的内敛秀气,再到南宋的小确幸,时代在变,民族 性格在变,历史在变,历史的洪流都是不可逆转的,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