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199209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我的融合教育观内容提要 :什么是融合教育?是通过特别设计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 学习,这种教育方法近似于孔子所说过的“有教无类”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新增的残障儿童 等待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们期望像正常人一样融合于大社会教育背景下, 得到专业化的教育。 要让特殊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 更好地教育,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课题的推进刻不 容缓。关键词: 融合教育 教师 专业化 特殊教育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最能体现人道主义的深度,展露人文思 想的底线。早在公元前 6 世纪,孔子修编的礼记就提出了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鳏寡孤独废

2、疾者皆有所养 ”的“大同 ”社会理想。此理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对 残疾人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色彩和人文主义倾向, 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 殊的文化底蕴。特殊学生需要专业化的教育。 作为特殊学生的老师, 如何对学生实施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如何让教育教学更加贴近他们, 显得尤为重要。 将非常情感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中, 以情感情、 以情化人,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入细致入微的感情, 把对学生的爱, 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或 是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感染学生, 拨动学生的心弦,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把学生的注意 力吸引到你魅力教学中来。 一旦学生注意力集中, 就能形成并保持一种情绪高涨、 智

3、力振奋 的学习动力。在融合教育普及的班级,特殊孩子们都可以在真诚地互动,每天都有爱的故事在上演。 这样的小社会若能推展成一个大社会, 那我们的周遭将充满温馨和爱, 这也是我们坚信融合 教育应该推广的原因。 有经验的特教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残疾学生由于生理缺陷, 在学 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大得多, 学习、 生活和自身行为总是显得被动且不自 信,学习被动是现象,自卑是本质,适时应用非常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是真心爱护他、 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 会乐于接受,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 。可见非常情感对残疾学生心里活动具

4、有组 织的作用,对他们的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协调和促进的作用。在融合教育理念发源地美国, 实用主义却是其根本传统。 许多美国学者指出美国提倡融 合教育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当时的里根、 布什政府削减教育经费, 而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 节约教育经费。美国 2002 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明确规定:教师必须使用经 实证研究证明为有效的策略进行教学。这意味着学校应该采用的是现实而非理想的教育方 式。事实上, 特殊班与资源教室还在美国各州的学校里广泛存在。 美国实用主义的传统制约 着融合教育的理想, 使其不至于成为空想。 我国随班就读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特殊教育模式, 旨在为我国大量还没有机会接受任何形

5、式教育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上学的机会。 而融 合教育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念在我国倒没有或很少得到强调。因为面对的群体人数较多却又不占社会主流,因此融合教育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障碍。 融合教育课程与教材的设置与普通中小学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 由于特殊教育种类多, 学校 教育主要有盲、聋、智障三类,但细分下来,各类受教育人数较少。出版社与企业在特殊教 育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方面, 认为是投入大, 产出小, 无利可图, 不愿介入特殊教育网 络资源的开发。 特殊学校教师因受认识、 能力与技术限制, 在特殊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上还不能达到特殊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即使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前途坎坷,其依然

6、有着不可忽视的好处。譬如将学生融合与 社会可以降低特殊教育的成本, 使家长和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融入集体的乐趣; 让所有人主动 关心, 对普通及特殊生的学业及社会性有益。 有些时候, 人们会把轻度残障者的教学与普通 班教学混为一谈, 这就耽误了某些孩子的正常成长。 让智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是所有关爱智 障儿童的最终愿望。 我们将智障儿童融入普通小学与同龄正常儿童一起生活, 一起学习, 一 起活动, 使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自然和谐, 一些程度较轻的智障儿童在融入普教课堂 与特教康复训练相结合中,收效甚明。以视觉障碍为例,视觉残碍人士有自己作为公民和消费者的权利,并且开始对由于残 疾而受到的歧视进行

7、斗争。 许多人 甚至某些视觉障碍学生的老师 都有低估他们学生 能力的倾向, 否认他们整个的职业和个人选择。 在将来, 应该让视觉障碍人群有更多不同的、 有意义的工作机会, 所以必须让他们跳出一些传统的职业和环境 (如钢琴的调音、 康复咨询) 的束缚。多年以前,曾有一位记者向一位杰出的盲人妇女提问: “盲人想要向社会索取什么? ”那 位女士回答道: “平等的机会和不同的权利。 ”这位女士的话看似前后截然相反, 它到底意味 着什么呢?可能她的意思是: 印刷品和盲文是相同的, 但又是非常不同的; 对于非盲人和盲 人而言, 独自旅行的需要是相似的, 但盲人所要学习的技能是不同的; 正常人以自然的、 自

8、 发的方式来学习, 而盲人的学习经历却不是这样的。 可能她是在强调盲人应该像非盲人一样, 有杌会学习同样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学习的方式是不同的。2009 年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主题就是 “关爱残疾孩子 发展特殊教育” ,可见残障儿童 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台湾第一福利基金会的陈寿麟认为, 目前大陆融合教育存在 的困难和台湾前些年的经历是一样的, 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还有一些教师和家长对 于智障、自闭儿童的排斥心态。陈寿麟说: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先更新观 念,我们不奢望能够把融合教育一下普及至竞争激烈的高中、 大学, 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开 始做融合干预,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也是非常当紧的。 ”我们应该让所有学生都应该归属于普通班级,这使特殊教育的学生感觉到与他人的平 等,我们要继续为了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而竭尽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