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18839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8】城市与环境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专题八、城市与环境(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考点1】城市功能分区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1.(2011文综,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答案】D【解析】符合国家标准的用地应该大于国际标准最小值,小于国家标准最大值。2.(2011文综,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改善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答案】C【解析】要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需要一定的交通条件支持,从图中信息

2、看,该城市的交通用地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因而,答案选C。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题。3.(2011,5)该国公共住房A. 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 B. 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 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答案】D【解析】根据图例可以判断,公共住房主要沿快速交通线、站点分布,故正确答案为D。4.(2011,6)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 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 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 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 环境质量、历史文

3、化【答案】A【解析】结合上题得到结论,该国公共住房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便捷地区,所以可推出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2011,17)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答案】C【解析】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与沿线经过的地价等级有关,一类等级地价最高,六类等级地价最低,从M到N依次对照地价等级图例可知C项符合。6.(2011,18)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 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则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答案】D【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虽然位于城

4、市中心区,交通便利,但由于受铁路影响,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 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7. (2011文综,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0,甲城市中心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不断减小,而乙城市则不断增大;1982-2000两城市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降低

5、变化相同;2000年甲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几达4000人/k ;从图中可见乙城市的服务半径只有 15km,而甲城市达到60多千米。8. (2011文综,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 B. C. D.【答案】D【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9.(2011地理,17)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

6、主要因素是 土地价格 发展历史 交通条件 生活习惯 A. B. C. D.【答案】B【解析】引起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地租,引起地租高低的因素一是离市中心的远近,二是交通通达度,故B项正确。10.(2011地理,18)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答案】A【解析】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应选在低价低的区域建造,近郊到远郊地区地价低,利于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故A项正确。11(2011春招,12)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

7、否便捷,右图是某地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地之间地价高低情况的是(B)【答案】B【解析】影响城市地价高低因素一是距市中心远近,二是交通通达度。从地价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出位于市中心区域且交通条件更好,应该是地价最高区域,处于一个次高峰区,故选B。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12.(2011文综,33(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7分)【答案】商

8、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解析】图示区域为上海地区,甲周围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较高,可以推断甲位于市中心地带,不难判断出应该是商业区。【考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2011,1) 图1 为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答案】A【解析】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中白色区域就是北京、天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轮廓,即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空间形态、道路格局。(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2011文综,36(5)读图1

9、0,回答下列问题。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7分)【答案】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解析】 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的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核心,干旱是其突出自然环境特点,水源制约其人口分布、工农业发展、城市及交通的主要因素。从图中绿洲范围的大小不难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三个城镇的等级从高到低,其服务范围因此从大到小。(三)城市化【考点1】城市化及其进程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表1国家甲乙丙丁城市化水平(%)908366321.(201

10、1文综,1)甲、乙、丙、丁一次代表的国家是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答案】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以及人口出生率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城市化水平数据可以判断最高达90%为英国,最低32%为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泰国,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两国城市化水平都较高,沙特阿拉伯因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2.(2011文综,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 人口集中

11、在中部平原城市 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答案】D【解析】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人口出生率高,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3. (2011年,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答案】D【解析】由“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可知我

12、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大于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降低,我国城镇化水平没有超过发达国家,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说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问题。4. (2011年文综,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常住人口数和自然增长率都在下降,但常住人口数下降幅度并不大,城市人口比重有加大增长,其原因是

13、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且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的增长并未达到50%。故选A。5(2011地理,15)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大城市人口减少 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 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 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A B C D【答案】C【解析】逆城市化是因为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等原因成为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而小城镇和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则成为导致逆城市化的拉力。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它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但已经不同于农业文明时期的聚落形态,人口的分布总体上表现为更大程度的集中。【考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题。1.(2011文综,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