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182995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班秋季教学学期计划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上届学生顺利并开开心心地进入了一年级学习。我们又迎来了新的面孔及各项教学任务。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健康的成长,在玩乐中培养起学习知识的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 班级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5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8人。他们大部分是在各个幼儿园大班读过一段时间,还有一部分没有读过大班,年龄差异较大,有的幼儿来上学还存在哭鼻子的现象,各种常规纪律都处于朦胧之中。经过几天的引导和训练,现已有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各种常规纪律了,能按时上学,回家。有礼貌、爱清洁、讲卫生。没

2、有带零食和危险品进入学校的现象发生。但还有部分幼儿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规则意识不强,上课不举手就插话,铃声响后静不下来。还有一部分幼儿收拿教学用具速度缓慢,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教学用具忘在家里等坏习惯,这些都将在今后的课堂及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和规范。二 本学期的数学领域总目标及分类目标: 1.能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练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有关注自己生活与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的意识,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能关注和发现自己或周围生活中各种物体的不同数量,感知并理解10以内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尝试运用多种方

3、式或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能排除干扰正确分辨数的大小。 4.会观察分析10以内数的字形特征,会认读和书写数字。 5.理解数字运用符号表示的数量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6.能按给定的或自定的标准比较物体量的相同、相似、相异,进行匹配、分类、排序。 7.会观察分析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在生活环境中寻找和发现图形相似物,感知图形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图形与图形的关系,理解整体和部分的空间关系。 8.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获得关于星期、年、月等时间经验,感知时间的周期性和顺序性。三 本学期的科学领域总目标及分类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

4、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6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7.喜欢科学小实验和操作活动,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8.喜欢饲养和种植活动,爱护动植物,珍惜自然资源。 9.感知四季的主要特征,了解季节与人们活动,自然环境,动植物生存的关系,获取粗浅的感性经验。 10.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材料和科技产品,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1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其主要特征,生活习性及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12.

5、感知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空气、水等简单的理化现象,获取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四本学期的健康领域总目标及分类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得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5.了解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常识,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6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运动的快乐。 7.熟悉走、跑、跳等运动的基本技能,动作协调灵活。 8.有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懂得安全对健康的重要。 9.初步了解常见食物的营养作用,乐意食用多种营养食品,懂得均衡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10.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情绪和需要的正确方法,初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班级品德及安全教育。 在完成上述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品德及安全方面的教育,要求他们团结友爱,同伴间不打架,不骂粗话,尊敬师长,遵守校规校纪,注意安全,不私自一人上学,回家,不横穿公路,不在危险的地方玩耍,不跟随陌生人走等等,使之健康、安全、愉快的度过本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