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18210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历史文化古迹告急福州市民们近来常常感觉,有些事看不明白。譬如说,在美丽的江滨公园兴建历史文化长廊,声称要以此体现历史文 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内涵”,但同步,许多现存的文化古迹却正无声无息遭受毁坏。前些时候,环绕福州陈文龙尚书庙等3座出名古迹的“命运问题”,福建师大的2名专家专家联名上书国家建设部 和文物局,并在新华网上公开刊登,在福州引起保护文物的强烈呼声。 联名信的召集人是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副院长王国盛专家。王告知记者:“福州破坏文物简直到了明目张胆令人发 指的地步,这不是个案和局部性的问题,是福州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作为历史文化工作者,对保护文化名城更是责无旁贷。” 62名专家

2、专家联名上书8月3日,福州62名专家专家就福州文物保护问题联名致信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她们在信中写到:福州是国内东南沿海出名古城,自汉初建东冶城算起,迄今已有20近年历史。福州历史文物 古迹不仅数量众多,并且极富特色,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然而令人万分痛惜的是,近些年随着都市拆迁规模日益扩大,福州地区的历史古迹屡屡告危;许多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蒙受了半个世纪以来 最为严重的破坏;同步,尚有许多文物古迹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据悉,引起几十名专家专家联名上书的直接因素,是由于福州市台江区陈文龙尚书庙、仓山区大片近代西式建筑、赵 氏宗祠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危

3、在旦夕。 福州市台江区陈文龙庙,系明初为祭祀陈文龙而修建,这既是对这位与文天祥、林则徐齐名的宋末元初民族英雄的纪念,也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记载,可谓是体现福州建城、发展文脉的价值极高的历史文物。这也是福州保存较好、为 数稀罕、不可多得的尚书庙,值得特别保护。这座具有历史的尚书庙,还是明清两朝福州市和闽江口历史的真实见证。当陈文龙由人变成神、变成闽江口 地区船民的水(海)神时,她又成为福建海洋文明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迟至清朝,册封琉球(今日本冲绳)的使臣们,就 已入乡随俗,将陈文龙与妈祖一道请上册封舟,为自己惊涛骇浪的危险航程保驾护航,陈文龙因此也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和见 证人。至今庙内还保存有来华

4、琉球人与福州人民一道捐款修建陈文龙庙的碑刻。如今常年均有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来此祭祀。 福建在中国历史上的特色就在于它的海洋文化和对外交流,如今福州市为了扩建一条道路而不惜毁掉福建(福州)独具特色的 海洋文明和对外交流史的标志性遗存之一,无异于将福建(福州)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自动抹去,着实令人痛心疾首!信中又指出:今年6月30日,福州市发布并实行仓山“程埔旧屋区改造”项目,其范畴与南江滨一带是福州近代西 式建筑的密集区段。自近代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领事馆、洋行、教会学校、洋人住宅、华侨住宅等“小洋楼”,集中建在仓山地区。这批“小洋楼”不仅建筑艺术风格各异,并且从一种侧面反映了福州名城

5、某个时期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毫无疑问必须予以妥善保护。 信中还指出,承办往年的拆建势头,到,福州城区拆建的规模达到极其反常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据悉,福州市今年改造旧屋区将投资近55亿元。如此大拆大建,已经给福州历史文化遗存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破坏。照此下去,福 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将陷入无可挽救之绝境。 为了贯彻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及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专家们在信中急切呼吁,福州市立即“坚决纠正城乡建 设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行为”,加强对拆迁单位的管理,规范拆迁行为;解决好旧城旧屋改造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 关系;切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6、法,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对于严重违法破坏文物 古迹者,必须追究有关领导人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专家专家们的呼吁还特别强调,福州市要进一步完善名城保护法规,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立法。 在“房屋拆迁公示”出台之前,事先必须进行文物普查和专家论证;事先应将“拆迁”方案向市民公示,并严格按政策与法规办事;文物部门、特别是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有关文物保护的意见必须得到注重;都市建设规划应同步提交省级文物部门审 核。应充足注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保护文物古迹的提案与建议;同步也要认真倾听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呼声。最后,专家专家们发出肺腑之言。她们说:“爱惜名城,

7、匹夫有责。特别作为历史文化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中国 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是普天之下炎黄子孙们的共同财富,这也需要全社会为之爱惜与爱惜。为此,在福州历史文化古迹惨遭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岌岌可危之际,我们怀着无比沉重与痛惜之心情,特联名上书并提出本呼吁与倡议。”名城伤逝 怀念福州古城的美丽往往是件非常伤感的事。这种伤感不仅会触及众多上了年龄的福州市民,同步也牵动着从福州漂 洋过海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的千万华侨。由于福州古城的模样和故事,已深深刻在她们记忆中。 那时福州城的模样别具一格。城内内河河汊交错,河边榕树绿荫覆盖,河中小船穿梭,河里鱼虾畅游。这般景致被称 为“东方威尼斯”。解放后

8、,福州处在战备前沿,修马路时拆城墙填内河,福州城开始“伤筋动骨”,老市民无不唏嘘叹惋。 “文革”中,城南南门兜有一被誉为福州市标的老榕树遭砍,竟牵动数千名东南亚华侨致信保树,由此可见福州古城与海外华侨的情缘。 如果说当时是出于“战备第一”的需要,伤及了福州部分文化古迹,可目前许多古迹濒临灭绝,到了“急救”之时。 城内市民和海外华侨叹惜说:若在城外发展新城,新旧共荣,而把“东方威尼斯”保存下来,目前的福州城该有多美啊。 美好的追忆和愿望在现实之中变得苍白和无奈。福州三坊七巷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此地人杰地灵,拥有历史名人林尔康、甘国宝、严复、林则徐、林觉民 故居及沈葆桢祠堂等大批文化古迹,

9、是福州历史文化渊源最为典型的代表,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可目前已“名存 实亡”。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国珍告知记者,1992年的时候,福州市政府把占地40多公顷的三坊七巷以每亩0多万 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富豪李嘉诚做房产开发。三坊七巷有00多座明清建筑,可市政府与李嘉诚所订的“合同”只保护 其中的0多座,并且是部分就地保护,部分迁建。 拆迁稍有动作,必将破坏三坊七巷的方向格局和风貌文脉,加上福州民众及政协委员近年保护文物呼声如潮,福州市 不敢容易拆迁此地,目前也没有本钱拆迁此地。为什么? 郑国珍透露内情说:我们还不能怪李嘉诚拖了十近年不开发,那是由于福州市还没搞好此地的三通一平。而目

10、前的地价是每亩30多万元,福州市想要“买回”此地,就得倒贴2多亿。 然而郑国珍却有些“窃喜”。由于三坊七巷的迟延开发,反而在不同的声浪中保住了不少文物。但她坦承这不是文物 局的功绩,是“经济规律”的作用致使福州市无法让开发商“动土”。但是前些年福州市已经破坏了三坊七巷的格局,事实上目前仅存“二坊五巷”了。既有许多文物也年久失修,若再不 修缮,此地更将名存实亡。 在福州,毁坏和“虐待”文物的现象在媒体上时有所闻。 福州仓山严复墓,新建道路穿过其保护范畴。福州台江区上下杭中某些很有价值的文物古建筑被拆除或“异地重建”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随意拆除古建筑、古民居、历史遗迹后,再斥巨资建造仿古建筑、

11、仿古文物等,觉得政绩”。“某些 地方的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将文物保护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片面迎合开发商的利益,忽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福州市代表性明代古建筑、位于宫巷的明清时期最大的豪宅、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故居,墙壁裂痕可伸进一只手,屋顶 摇摇欲坠,木门下陷。此外,尚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存或蒙受破坏或正在面临被拆除的厄运。福州市长乐古城大片的古建筑毁成 废墟。始终为保护长乐古城而呼吁的省政协委员张性雄与长乐郑和学术研究会顾问张国英等人面对倒下的古建筑发出无限感慨。 福州市罕有的极具满族建筑特色的八旗会馆,被某开发商擅自拆除,夷为平地。八旗会馆位于福州道山路乌山北入口 处对面,原为明代宦官花园“中使

12、园”遗迹,清初改建为八旗旅闽官员住宿所。主建筑前后五进,占地面积000多平方米 。 中亭街位于福州市商贸中心的台江区。五口通商时,中亭街凭借独有的商业老式和地理优势,成为商贸要冲,留存许 多文物古迹。然而几年前,福州市把这里夷为平地,建成所谓“欧洲风格”的卖场,形成所谓的“东亚第一步行街”。有华侨 回榕,见中亭街消失殆尽,不禁流泪。 福州鼓山保存着宋代以来朱熹、蔡襄等众多摩崖石刻。可今年市里忽然决定要在这些古迹旁边搞个现代版的摩崖石刻 ,把领导说的话刻到石头上,引起专家学者和市民非议。海峡都市报据此采访一官员,她却斩钉截铁地说:“现代版的摩 崖石刻一定要搞,只但是要完善手续而已。” 福州城里有

13、“三山两塔”,其中千年乌塔,被一座座现代建筑包围得严严实实,还美其名曰:“经济效益和历史保护 相得益彰。” 对于福州破坏文化生态的问题,中新网曾刊登福州政协委员呼吁:保护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文中指出:“随着福 州市旧城改造、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都市基本建设的方兴未艾,文物被毁、遗迹被拆的事件并不鲜见,古城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十分突出。”就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呼吁已经解决不了问题。 福州的“现实背景”与全国相似。国内都市的问题错综复杂,由于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要在保持生态稳定与渴望 改善物质条件之间获得平衡,是前所未有的大难题。而国内所面临的这种矛盾是西方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工业革命后遇到

14、过 的,如今欧洲对历史性环境的保护立法已进入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良性循环。 文物保护法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只提出了较宽泛的保护规定,但没有法律的具体条文;都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也均较少波及历史风貌保护与历史地段开发。目前国内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职能机构重要是国家和地方的文物局、 城乡建委和规划局等部门。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和管理;建委负责都市的建设和管理;规划局负责都市规划和规划管理。表面 看各职能机构分工明确,但实际运作起来困难重重,文物部门权力有限。而虽然这三个部门协调好了,她们对其她平级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制约能力也十分有限。 福州名城伤逝,从中反映出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于国内

15、的经济建设。文物局长的疑惑 一日,文物局副局长郑国珍与福州市某部门官员因一文物保护问题发生“交锋”。官员驳郑:“你们搞文物的,不要用古人阻碍今人,用死人阻碍活人,用古代阻碍现代。文物保护也要给发展留下空 间嘛,你们不要成为改革开放的绊脚石。”郑回敬官员:“你目前有孩子了吗?”“一男一女。”“你爱她们吗?你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她们后裔吗?”“固然。 ”“但你的后裔不要你了!”“为什么?”“学你的样啊,后人不是从古人过来的吗?你不要古人,你的孩子还要你干嘛?”官员不语。郑再问:“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够有智慧了吧,她们作古了,但她们的智慧阻碍今人了吗?”官员赶紧说不与郑 探讨“政治问题”。 郑国珍告知记

16、者,这样的“交锋”几乎每天遇到。在实际工作中,郑国珍也有许多疑惑。她说:从福建省九地市的状况看,对于文物保护注重的和不注重的差不多各占一半。像泉州市就非常注重文化遗产在都市发展中的作用,而有的都市却荒唐至极,她们对市保、省保、国保文物视而不见。难道她们真的不懂得是文物先存在还是 建设方案先存在吗?目前省里定的发展战略是“建设繁华协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这里的“繁华协调”就涉及了文化和文化遗产。 让郑国珍感到不解的是,这些发展战略都是通过省党代会通过的,那些市长书记都参与了投票,她们都是省委委员,有的还是省委常委,为什么自己赞成的决策,在实际的执行之中就会各取所需甚至“走调”?“我倒是要问问这些领导,我是 在执行你们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