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18173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本文是关于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 读。古代诗词意象意境(一)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 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 1132-1169,宋豪放词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

2、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 夜思)又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再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气)里 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 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

3、情。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 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小雅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确立了杨 柳意象的原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 教夫婿觅封侯。”古代诗词意象意境(二)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 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2、黄昏、夕照

4、(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 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 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 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 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落花流水” 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 唐代李白宣州谢朓

5、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 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 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6、悠霜满地。”羌 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古代诗词意象意境(三)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 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 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 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

7、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 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 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 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 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 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 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 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

8、阶滴到明”(唐人温 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 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 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 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 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 地鸣叫着,使人

9、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 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 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 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 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 意义上的一种鸟。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 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 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 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 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 )等诗句也表达 这样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