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17605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优秀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秀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学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卓越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问 (二年级)在我县推行的“卓越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效度”教学模式实践中,让我们谈论的主话题课堂教学设计怎样的问题,如何提问才是最有效的?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最有效必须是体现在特别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的。也就是通过你设计的出来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提问方法,既能让学困生“吃好”又能让优生“吃饱”,也即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上都有所收获。这样的问题和这样的提问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换句话说,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一目的的问题和提问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可以把它分成这样三类:一类是学生必须知道的;第二类是学生可知道可不知道的

2、;第三类学生完全可以不用知道的。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提问方式? 1、必须知道的问题,请“不会的”同学来回答。 所谓学生必须知道的问题就是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必须“认识”“学会”“体会”的内容。像这样的知识,我把它称之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因此,我采取将其内容含在问题中采取直接提问的方式,让“不会的学生”试着回答,然后让“会的”同学给予帮助指导的方法进行。如:出示课题时,出现有要求认识或掌握的生字,我会这样问:“不会读的请举手”。有同学举手后,我还会添上一句:“你们看,这些同学多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之类的语言以激励其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然后让举手的同学试着读,有读错

3、或读不下去的,再请“会的”同学来帮助。让学生自己进行充分的“生本”对话。 这类问题很多。如,一篇精读课文,学生试读一遍后,我一般也请“不会读的”或课文读得不怎么流利的同学去读。让“不会的”同学边读让“会的”其他同学边指导帮助。这样做,读的学生能认真地读,听的同学也能仔细地听;还让同学帮助同学,也即学生进行充分“生本”对话的同时,又进行着具有真正实际意义的“生生”对话。在这种“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进行充分对话的气氛中学习,提出的问题也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罢,往往都是最具实际意义、也是最有效的。 课文读完之后主要内容的描述、生字新词的检查和学习以及该“感受”和“体会”的情感和价值观等等之类学生

4、必须知道的问题,我也都会让“不会的”同学先尝试,然后让其自己请教“会的”同学来帮忙,既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帮助学生学会了怎样做人,把“教书育人”又真正落实到了课堂教学的实处,何乐而不为? 2、可知道可不知道的,让学生自行提问自行试着回答 这类问题是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为了巩固、拓展和提升所学知识而精心设计的。一篇课文学完之后,也即在布置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我一般都要花3到5分钟的时间解决“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先让其自己试着回答,然后引导并鼓励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有价值的问题,我会一直追问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止如,我在本期执教完钓鱼的启

5、示(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文后,当我抛出“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的问题时,一同学马上举手:“老师,文中父亲说的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有问题。既然已经知道甚至分清了是与非之后,我觉得实践起来就不难了。要说实践起来难应该难在还没有分清是与非的时候或之前。” 这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我当堂给予肯定,所以,我立即“兵分两路”:认为“明辨是非之后,实践起来仍很难的”一组;认为“明辨是非以后,实践起来不难的”一组。结果在分组时,我就惊奇地发现:平时自觉遵守规章、行为较文明的同学(大部分是女生)都觉得明辨是非之后,实践起来就不应该觉得很难;觉得实践起来很难的另一组同学(大部

6、分则是男生),且都是平时行为不够规范、克制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这一组的人数占据了全班人数的过半。分组后,我让其说明理由,他们个个都“理由十足”,说得“头头是道”。这个问题的探讨,既巩固、拓展和深化了课文的主题,从学习语文角度而言,学生又得到了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生活实际问题”啊! 如果没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会这样追问:(学完课文之后)你们想用怎样的办法(即设置怎样的题型和题目)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问自答,答不完整的让大家一起讨论完成。接下来让学生完成同学们自行合作编制的巩固作业题。 3、完全可以不知道的,让“会的”同学作答 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或者干脆就在作业题

7、的最后一题设计这样一道“选做题”,让“会的”同学去试着回答,让学有余力的同学作更加深刻的思考,这既是让“优生”能够“吃饱”的举措,同时,也是增加其思维含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比如,针对钓鱼的启示学生自行提出的问题讨论之后,我就另行增加了这样一道题:你认为“明辨是非之后,实践起来仍很难”的理由是_。那你以后可要想方设法克服自身的_。这些毛病。 你认为“明辨是非之后,实践起来不难”的理由是_。说明你已经是一位能自觉守纪,信守承诺的好孩子了。希望将来,你能够一如既往。 这类问题的设计应该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既要有内容深度含义理解的成分,也要有语文知识的渗透;既要有语言的积累,更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即使学生答不上来,也无妨。 总之,把握好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备好课,做好充分地准备,才能打好胜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