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171774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符号表示:A理解、略记;B理解、强记;C理解、强记、运用。(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B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

2、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含义C使用价值商品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A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价值1、含义法用于交换劳动产品(阳光、空气、自产自消品因没有交换而不是商品)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阳光、空气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有毒产品没有使用价值)判断方法3、领域法生产领域(产品),流通领域(商品),消费领域(物品)4、合法性法律禁止流通的都不是商品(人体器官、毒品等)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3、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 一般等价物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神奇的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家之间转移时支付手段赊购买卖(工资、房租、利息、税款等,“钱货不在同一时空”)职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5个职能国家与纸币: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决定纸币的面额,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通货膨

4、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纸币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规律:货币信用工具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是活期存款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货币的发展外汇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的含义: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外币的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跌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

5、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与财富的关系)起源本质职能正确认识货币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用之有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用之有度: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C正确对待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总的来说,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有决定性因素(如价值),有非决定性因素(如供求);有直接因素(如价值和供求变化、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通货膨胀或通

6、货紧缩下纸币币值的变化),也有间接因素(如气候和地域的变化引起供求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起供求的变化);间接因素还包括主观因素(如消费预期引起供求的变化)。A供求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改变供给量或需求量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价格普遍提 高就导致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有利反比决定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促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无关供求价值价值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决定因 此相互影响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原理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理2: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

7、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果商品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商品价值量降低。BC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原理3: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正比无关多变的价格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单个交换时价格时涨时落,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相符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基本内容价值规律地位作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起作用就是市场调节起作用,市场调节的优点和缺点就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

8、作用B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大。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可替代程度低的商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程度高的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含义: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的商品。影响:本商品价格上升,本商品需求量减少,而替代品需求量上升。替代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C含义: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的商品。影响:本商品价格上升,本商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也减少。互补品原因:价格影响供给量。表现:价格升高或降低获利增加或减少生产规模

9、扩大或压缩增加或减少产量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原因:企业在一些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时,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表现: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反之,减少使用量对人们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C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总的来说,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有客观因素(如收入、物价),有主观因素(如收入预期、消费心理)。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又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收入水平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水平和当前收入成正比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B一般来说,

10、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居民就会预支将来收入,提高当前消费水平B一般来说,社会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就会提高C消费的类型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适合普通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一次性转移B贷款消费:适合大宗耐用消费品;使用权转移,所有权逐渐转移B租赁消费:适合暂时使用的商品;使用权转移,所有权不转移B按消费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B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是提高身心素质。B享受资料消费:主要是追求身心愉悦。B多彩的消费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人有我有不由自主。追赶潮流、追赶偶像、追随广告。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C人无我有展示个性。有时

11、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应当考虑社会认可。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向上看齐”,意在攀比或炫耀。不健康。C全面考虑,实事求是,讲究实惠。理智的消费。C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C三避免: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C绿色消费的主旨、核心、基本要求(5)。C为什么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C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产品被消费了,才意味着生产过程的最终完成。新的消费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的产业出现。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C消费的反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物质技术基础。才能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怎么样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是

13、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B国民经济的含义、国有经济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由其地位决定:支柱、主导 控制力(三控制) 意义: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增强“三力”c.提高国际地位C为什么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生产与经济制度宏观上: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微观上:通过公司制改革,焕发活力,增强竞争力怎样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C公有制的范围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和质的统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