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16748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月考(光现象和透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光学月考试题(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不交试卷,考生自己保存)一 选择题 (30)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反映的科学道理是 ( ) A、镜面反射 B、光的折射规律 C、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2、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使镜面绕入射点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 A、10 B、20 C、40 D、70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2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2、、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下面关于光学现象与相应的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A、日食的形成-光的反射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光的折射C、楼房在水中的倒影-凸透镜成像 D、放大镜看物体变大了-凹透镜成像5、如图1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6、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 cm时,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 ( )A、一定能用光屏接收到 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C、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眼睛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 B、可用光屏接收的像一定是实像

3、C、光的折射产生的像都是虚像 D、平面镜中的像都是虚像8、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9、在树荫下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 )A、太阳光经过树叶的反射形成的 B、太阳光照到树叶上的小水珠闪烁而成的C、太阳的影子 D、太阳的像10、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C、景物的实

4、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最物的下方11、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一下应将光屏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位置12、.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选择图下的( )13、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 ( ) A、光的反射 针孔成像 B、凸透镜 汽车观后镜光的折射 看水中鱼 凹面镜 照相机光的直线传播 水中月 凸面镜 太阳灶C、 光的色散 红、黄、蓝 D、土电话 光的折射颜料的三原色 牛顿 听老师讲课 固体

5、传声 放大镜 气体传声14、一群少先队员带黄色帽子系红领巾,穿白上衣浅蓝色运动裤,用红色的追光灯照射下在舞台上表演节目,观众看到的是 ( ) A、黄帽、红领巾、白上衣、蓝裤 B、上衣、红领巾均为红色,帽裤均为黑色的 C、黄帽、红领巾、红上衣、红裤 D、四种都为红色的15、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 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二 填空题(30)1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ms,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可知光年是_单位。17、彩色电

6、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称为三原色,它们分别是 、 、 。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为_光。18、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人在水中的“倒影”是指光在水面的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 形成的。19、身高为168cm的同学距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_m,像的高度为_cm;当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_m。20、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 ,它对太阳光的 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21、清澈见底,看

7、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_射进_中时发生_。22、某同学在做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探究实验时,描绘了一个实际的光路图,但没有标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等,如图所示,图中的各位置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 界面, 法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入射角大小是 ,折射角大小是 。23、如右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在A点,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需配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ABC24、如右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

8、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 (选填“蜡烛”、“光屏”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应放在 点,光屏应放在 点。25、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_,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_,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产生视觉。三 作图题(14)26、(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6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2)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6)FFFFFFOOO F F F F27、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

9、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原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2)28、如下方左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2)29、如上方中间图,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试在图中准确地画出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并作出相应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四 实验题(26)30、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 。

10、(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当物体放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处,会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 、 、 像。e a c b d31、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l)在a、b、c、d、e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烛焰放在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32、同学们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

11、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上图所示在此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填“实”或“虚”)。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第1小组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摆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是: _ _;_。(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清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的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将_。(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密封装订线34、快要毕业考试了,小明向班主任李老师建议,全班同学一起拍一张毕业照留作纪念,并主动要求摄影。李老师说:“好啊!拍张毕业照留作纪念。但你要担任摄影师,则要让我考考你,考通过了可才能担任摄影师哟。”于是李老师出了一组试题,现请你帮小明完成这一组试题,通过了你也可以给全班同学拍毕业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