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强化训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165152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离定律强化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强化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强化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强化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离定律强化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离定律强化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定律强化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离定律强化训练一孟德尔的实验及相关概念:1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B. 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2. 如果把糯性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的 F1 的花粉,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约一半花粉呈蓝色(非糯性) 一半呈红褐色(糯性),由此证明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 产生两种类型而数目相等的配子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B. F1 是杂合体D. 在 F1 体内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 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 自花传粉植物 异花传粉植物 闭花

2、传粉植物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A .B.C.D.4.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C )5.绵羊的白毛(W)对黑毛(w)为显性,一只白毛绵羊与 黑。这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可能性最大的是 ()其中 3 白 3D. WWXWwA. WwXWWB. WwXwwC. WwXWw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隐性性状的表现可作为推断其基因型是纯合体的依据B. 后代全部出现显性性状则可推断双亲是显性纯合体C. 生物后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其显性亲体一定是杂合体D. 生物表现出显性性状则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体,也可能是显性杂合体7. 已知牛的

3、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 (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 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答案:(1)不能确定。假设无角为显性,贝9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 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

4、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 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 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 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 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5、三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较与鉴定1测交法:一一物首选2自交法:待测个体自交一一植物首选,尤其是要留种的。3花粉鉴定法。8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纯种,正确且简便的方法是A. 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B.与纯种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C. 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D.自交9. 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鉴别一只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检验杂种基因型的方法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10.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是否是纯合体 产生配子的比例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基因型

6、产生配子的数量A. B. C. D. 11. 水稻某些品种茎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比率是()A、 0%B、 25%C、 50%D、 75%三.基因型与表现性的相互推导12. 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如果一对杂合体的黑毛豚鼠交配,产生子代4仔,它们的表现型是A.全部黑毛B.三黑一白C. 一黑三白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13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代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 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 F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

7、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C. 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D黄斑是隐性性状四.遗传解题中的概率计算14. 某夫妇所生的2个孩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则该对夫妇再生2个这样两种基因型的孩子的几率是A.1/4B.1/16C.1/8D.1/215. 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以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进行实验,其中400粒种子在有光处,另400粒种子在黑暗处,数日后,种子萌发成幼苗,统计结果如下:绿色幼苗白色幼苗黑暗0391光照22998(1)杂合体自交产生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 (2) 所得幼苗表现型理论上得比例 。(3) 所得种子中纯合体占。(4)生长在暗处的391株白色幼

8、苗都是纯合体吗? 请分析原因:。1(1) GG:Gg:gg=1:2:1 (2)绿色:白色=3:1(3) 1/2。(4)否,基因型为GG: Gg的个体,由于缺少光照,不能够形成叶绿体,也为白色五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鉴别一-反交法16. 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1)jK= p紅酹*白般 .胶p白辭艾aiEfc! !答案: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相同,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若正交与反 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

9、都与母本无关,表现为红花或白花的一种,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六.杂合子连续自交有关比例的分析应用F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1/2n1 1/2n1/2(1 1/2n)1/2(1 1/2n)11/2(1 1/2n)1/2(1 1/2n)纯醫占比例1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八.“自交”与“自由交配”18.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 全为灰身,让F自由交配产生F2o(1) 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和黑身

10、果蝇的比例为 (2) 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交,后代中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分析: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设灰身基因为A,黑身基因为a,则F的基因型为Aa,自由 交配后产生的F2中有三中基因型:1/4AA,1/2Aa和1/4aa,在F2灰身果蝇种群内,AA占1/3, Aa占2/3。(1) 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解法1四种交配方式,展开后合并。列表分析如下:交配方式基因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早 1/3AAX 乞 1/3AA1/9AA1/9灰身果蝇早 1/3AAX 乞 2/3Aa1/9AA, 1/9Aa2/9灰身果蝇早 2/3Aax 乞 1/3AA1/9AA, 1/9Aa2/9灰

11、身果蝇早 2/3Aax 乞 2/3Aa1/9AA, 2/9Aa, 1/9aa3/9灰身果蝇,1/9黑身果蝇因此,后代中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9+2/9+2/9+3/9): 1/9=8 : 1。解法2利用基因频率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AA占1/3, Aa占2/3,不难得出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2/3、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AA= (2/3) 2=4/9,Aa=2*2/3*1/3=4/9; aa= (1/3) 2=1/9(2) F2中灰身果蝇自交 只有两种交配方式,列表分析如下:交配方式基因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1/3 (AAxAA)1/3AA1/3灰身果蝇2/3 (AaxAa)

12、2/3X1/4AA, 2/3x1/2Aa, 2/3x1/4aa(2/3x1/4+2/3x1/2)灰身果蝇,2/3x1/4黑身果蝇因此,后代中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3+2/3x1/4+2/3x1/2):(2/3x1/4) =5 : 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自交和自由交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题时务必要注意分析。19. 试回答下列(1) (2)题。(1)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 存在该基因型的 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 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 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B. 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 1oC. 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黄色鼠的基因型是,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19. (1)Aaaa AAB:A aXA a黄色黄色I1AA :2Aa: 1aa不存活黄色黑色C:A aXa a黄色黑色IIaalaa黄色黑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