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16051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孙权劝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导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导学案整顿学习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3反复朗读课文,逐渐进一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同窗注重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一、 自学指引,预习与交流熟读课文,完毕宝典训练P13-14预习导向部分二朗读诵读,把握文意 1、读准字音,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3.试背诵全文 三概括情节,理清构造本文写的是 的故事。“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 学吕蒙 学鲁肃 学四、小组合伙,深层探究1.揣摩人物语言。(1)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讨论分析: (2)孙权二劝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讨论分析: (3)鲁肃叹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讨论分析: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讨论分析: 2分析人物形象孙权: 吕蒙: 鲁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原文版或翻译版)4.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讨论分析()以 为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 及 的手法。()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详写 部分,略写 部分。四、巩固知识,完毕板书孙权劝学1“ , ”(重要性)(一)孙权 学2.“ ”,“ ”(措施目的

3、) 评价孙权: ( 写)3.“ , ”(现身说法) (二)吕蒙 学( 写)作用: 评价吕蒙: (三)鲁肃学( 写): 手法体现吕蒙的善学,并 评价鲁肃:印证权的善劝以及读书“ ”的观点。 启示: . 五、拓展阅读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学士文集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窃入学舍 曷不听其所为? 琅琅达

4、旦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2、翻译下列句子。(1)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2)冕小儿,恬若不知。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因此成为出名的画家、诗人,其主线因素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完毕宝典训练P14-1参照答案:1、偷偷地,暗中,悄悄地。通“何”,为什么 。 上午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2、(1)王冕于是离开家,紧挨着一座寺庙住下来。( 2) 王冕是小孩子,却满不在乎像没有看见似的。3、其主线因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用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限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她后来成功的基石。4孙权劝学学习目的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

5、文,理解文章主旨。3反复朗读课文,逐渐进一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同窗注重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她多学点知识,可她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觉得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她了,成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自学指引(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卿(qn)岂()邪(y)孰()遂(su)更()2.解释下面的成语。()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方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刮目

6、指擦眼睛,意思是变化旧见解,用新眼光看人。3作者链接司马光(1910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出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她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她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4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三、自学指引(二)合伙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7、不学!(4)自觉得/大有所益(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权谓吕蒙曰对说。卿.今当涂.掌事 卿:你 当途: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以:用,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孤:我 岂:表反问的语调助词,难道。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哪一种)若:比得上。蒙乃始就学。就:从事,做。及鲁肃过寻阳及:等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士大夫或读书人。此指有才德有志气的人。长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遂:于是,就。 而;连词,表承办关系。3解答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求学的高

8、学位。()士别三日 古:几天,这里指“少” 今:确数(3)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见往事耳.往事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耳古:语调词,译为“罢了”。今:耳朵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通“耶”,语调词,表反问。(2)卿今当涂掌事“涂”同“途”5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字(1)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正)(2)见:见往事耳(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3)就:蒙乃始就学(从事) 指物作诗立就(完毕)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交流点拨】当时,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目前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9、!”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典型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解决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目前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懂得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妈妈,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辞别了。.概括情节,理清构造。【交流点拨】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她结伴为朋友的故事。“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二)深层探究.揣摩人物语言。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交流点拨】用双重否认的形式,语调坚决,不容推辞,体现了孙权对吕蒙规定严格,同步又可见关怀、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调应当加重某些,以表白学习的必要性。“蒙辞以军中多务”她这样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照样能打仗等,总之,不肯学,借口推辞。()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交流点拨】“邪”后叹号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