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15801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案例与评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教学案例在活动中学习,在成长中学会生活庆元旦 迎春节教学案例与评析 内容摘要:本课是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的第二个主题庆元旦 迎春节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画面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和春节相关的风俗、饮食文化和百年常用的祝福语。从春节团圆中体会节日的热烈气氛和美好快乐的心情,体验亲情的可贵和温馨,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培养尊重长辈、文明用餐、礼貌待人、待客做客等良好习惯。初步形成为家人分担劳动的责任意识,能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设计理念;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就是引领儿童在经历模拟生活的过程中超越、发展、创造、自我更新。本节课在课堂中着力营造学生熟悉

2、、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生活中去,尽情地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开放和互动的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交流中提高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鉴别和解决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和春节相关的风俗、饮食文化和拜年常用的祝福语。 2.从春节团圆中体会节日的热烈气氛和美好快乐的心情,体验亲情的可贵和温馨,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3.培养尊重长辈、文明用餐、礼貌待人、待客做客等良好习惯。初步形成为家人分担劳动的责任意识,能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4.关心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知道应该在春节时为他们送去祝福。5向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表示感

3、谢。教学重难点:1.从春节团圆中体验亲情的温馨、团聚和可贵,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2.培养尊重长辈、文明用餐、礼貌待人、待客做客等良好习惯。3关心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知道应该在春节时为他们送去祝福。 4向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人们表示感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1、2012年台历或挂历、中国结、家人过春节时的照片。2.询问自己的父母、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春节的风俗趣事、饮食文化,了解拜年常用的祝福语。3.收集春联。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年”,了解“年”的传说。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燃放鞭炮的声音)生齐:放鞭炮!(课件继续播放:过年啦!过年啦

4、!伴随着歌曲“欢乐中国年”出现除夕团年饭、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舞狮子等庆祝春节的热闹场面。)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生2:我看到了电视上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叔叔阿姨们表演的节目很精彩,舞台好大啊!生3:我看到了很多人在门上贴春联,一些人在舞狮子。生4:我觉得过年很喜庆、好热闹。师:我看到小朋友们在看大屏幕的时候都特别高兴,你们喜欢过年吗?生:喜欢。师:是呀!新年到,真热闹,提灯笼,放鞭炮。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既盛大又有传统的节日。我们把过年又叫做过春节(贴课题:“迎春节”分别贴在画好的三个灯笼里)每到年底,人们都会盼望着春节的到来。那

5、小朋友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就让我们看大屏幕去了解一下吧!(课件播放动画介绍春节的来历、年的传说,生看。)师:现在谁看明白了?生1:看了大屏幕的介绍,我知道了春节就是迎接春天的节日。 生2:我还知道了“年”还有一个传说呢!师:嗯,你们说得真棒!春节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对灾难的驱逐。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2012年的日历,找一找2012年的春节是几月几日?生:我找到了,是2月3日。师:其他同学找到了吗?(课件出示:2012年二月份的日历,突出2月3日)师:对!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2011年的春节在2月3日这一天。让我们用水彩笔把这一天画一个圈,再数一数今年元旦离春节有多少天?生

6、:43天。师:真好!还有33天就可以过春节啦!大家高兴吗?生齐:高兴!评析 通过看短片,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及关于年的传说。通过在日历上找一找2011年的春节是哪一天,使学生形成春节在公历和农历的不同日期的基本认识。 活动二:师生共同话“年俗”。师:过春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有趣的活动。课前教师要求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自己家以前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或询问自己的父母长辈了解家乡的春节的风俗。现在把你们了解到的在小组内与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组内交流)师:现在把你知道的告诉我们大家吧!生: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着红纸黑字的新年祝福就是春联。师: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副春联吗?生:我收集的春联是“上联

7、: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师:其他同学还知道什么春联?(让多个学生说知道的春联)师:大家知道的春联可真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春联。(课件出示) (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横批:春回大地 。)(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 ,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横批:欢度春节 。)师:跟老师一起念一念。师:谁知道过春节还有哪些风俗呢?(学生吧自己了解到的全说出来。)如:贴福字,并且是倒着贴,表示“福到了”。 过年的前几天,家里都要打扫清洁。过年前爸爸妈妈会买一些糖果、瓜子、花生、点心、鱼、肉之类的东西。师:你知道的真多。师:过年有这么多好东西吃,可以

8、大饱口福啦! 生:过年时还要放鞭炮,放焰火,我最喜欢放烟花,可有意思啦!师:可是放鞭炮有时也会给人民带来一些小麻烦,谁来说一说?生1:会不小心炸到手、眼睛,不安全。生2:燃放鞭炮会引起火灾。生3:有时鞭炮声音太大,很吵人,而且放完后烟子也大,污染环境。生4:有的人随意乱扔鞭炮,容易对他人造成伤害。师:同学说的现象多危险啊!由于城市中人口多,房屋密集,放鞭炮会引发许多安全事故,很多城市在几年前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了防止火灾,市民必须到指定的地方燃放。有的家庭为了制造节日热闹的气氛采用了“电子鞭炮”。这样很安全、环保。小朋友们在家过春节,放鞭炮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空旷的地方,远离草垛,最好有大人

9、的陪同。 师:谁还想说?生:我们老家过年时还在门上贴年画。师:现在许多地方已经把贴年画变成悬挂挂历或是中国结。有哪些小朋友带来了挂历或中国结?(播放课件生欣赏)贴上这些精美的挂历,挂上火红的中国结也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祝福。生:我们老家过春节时,正月十五这一天村里人舞龙舞狮子,敲锣打鼓的,可热闹啦!师:舞龙舞狮,求得来年风调雨顺,预报来年吉祥如意。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还要吃汤圆呢!生:除夕的晚上,我们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姑姑都要回来。这张相片就是去年我们家吃团年饭时照的。(展示相片)(课件展示一桌团年饭,背景播放音乐“常回家看看”)师:真丰盛呀!大家看看有什么?(生把知道的

10、充分地说一说)师:这么多好吃的菜,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饮食。吃团年饭前大人总是忙里忙外的,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生1:端茶、摆碗筷。生2:拿凳子、倒饮料。生3:夹菜给爷爷奶奶吃。:师:真棒!大人们一定会夸奖你们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丽小朋友家吃团年饭的情景吧。(课件播放小短剧小丽家的团年饭)评析通过小组讨论自己以前是怎样过春节的,交流询问父母长辈了解到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其他地区不同的年俗,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形成对春节的认知。在了解年俗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部分年俗的改变及在过春节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活动三:模拟表演“拜年”的场景。师:就快过年啦,小朋友

11、们都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亲戚家拜年。都要给谁拜年?拜年见面时要说些什么?与身边的同学演一演。(生自选情境模拟表演)师:哪一组来演一演?第一组:(给爷爷、奶奶拜年)生1生2: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生3生4:真乖,祝你学习进步,给你压岁钱。生1生2:谢谢爷爷、奶奶!师:过年时,按照习俗,一般都要先给老人拜年,这是为什么?生:因为要尊敬老人。师:对!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组:(给叔叔、伯伯拜年) 生1生2:叔叔、伯伯新年好,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3生4:你真懂事,祝你越来越聪明。给你一个红包。师:给亲戚拜年时会也会收到压岁钱,是吗?生齐:是!师:那压岁钱该怎么用呢

12、?生1:把压岁钱交给爸爸妈妈为我买书、买文具,买衣服。生2:把压岁钱存起来等到家里有用时拿出来用。师:真不错。你们知道吗,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登门拜年外,还有寄贺年卡、打电话、发手机短信等拜年的方式。我们除了要给自己的亲人拜年,还应该给那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和儿童福利院的小朋友送去祝福。活动四:向春节坚守岗位的人们拜年。师:小朋友们,每一年春节有许多叔叔阿姨他们为了保证全国人民安全、愉快、祥和地欢度新春佳节,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过年时,可别忘感谢他们呀! (课件展示交警、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医生、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公交车司机等人工作的画面)师:让我们一起

13、说一声:“谢谢你们!”师:今天我们知道与春节有关的一些知识,也了解了许多春节的风俗。在这里,老师祝所有的小朋友都能过一个愉快的、平安的,又有意义的春节。评析通过情景表演和小短剧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过春节的一些礼节及树立学生为家人服务、尊老敬老的意识。最后简单地在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人的情况,深化了教育的主题,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地补充和延伸。总评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是引导儿童认识生活,学会生活的课程。因此,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应该从儿童的生活中来,教学的落脚点又应该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过春节这一话题贴近儿童的生活,深受儿童的喜爱,因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活力。教学时注重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

14、、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开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春节是让他们既盼望又兴奋的事儿,但他们对于春节的认识又是十分模糊和零散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目的性。活动的安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看课件认识“年”,“找一找“的活动明确过春节的时间,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春节的风俗。“演一演”活动,知道拜年时应注意的礼节及新兴的拜年的方式。同时,活动的设计也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关于放鞭炮时注意的安全问题,合理支配压岁钱,吃团年饭时自己能帮助大人们做些什么,过节时应注意合理饮食,懂得要先给老人拜年,拜年时要说祝福语,这些都与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过春节时容易出现的问

15、题。在看动画、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中学生形成了初步的服务他人、勤俭节约、尊老敬老、关爱弱势群体的道德观念并树立了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教学体现平等对话,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课堂要成为对话的平台。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新课程还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体验式学习,通过体验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引起心灵的震撼、内省和反思,使学习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精心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设计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具有了重新建构的意义。总之,要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需要教师不断去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过程从形式走向生成,从粗糙走向细腻。从而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充满生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