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15676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期终作业课程: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学号:姓名: 任课教师:_姓名钱曹倩学号专业小学教育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授课时间20 12 20 13 学年 第一学期周学时学分论文题目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简 要 评 语成绩备注任课教师签名 批 改 日 期:卢梭与杜威儿童教育观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 钱曹倩 03100241【摘要】: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程,一般人们认为西方现代儿童观起源于十八世纪,法国教育 家卢梭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为的儿童观。到了十九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与哲学家杜威对卢梭的儿童 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认为教育是儿童不断成长的过程。二者的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都对于

2、旧式教育 进行了批判,但是仔细推敲还是能发现其中略有不同,将卢梭与杜威的儿童观进行比较对于我们认识和构 建恰当的儿童观有很大的启示。【关键词】卢梭 杜威 儿童观 自然人 社会人卢梭和杜威是西方教育史上能够与柏拉图齐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卢梭的爱弥 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更是被人们成为教育史上三部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卢梭和杜威都从反对传统的旧教育出发,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儿童 教育观。在阅读了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两本著作之后,本文试图 将二者的儿童教育观的异同进行粗略的比较。一时代背景与哲学起源之比较卢梭是 18 世纪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哲学上

3、,卢梭属于性善论者,他认为 “人人禀赋善良的天性,若能顺从人的天性,人类就可以进入黄金时代;无奈罪恶的社 会扼杀了人的天性,罪恶便笼罩人间。1”卢梭在爱弥尔中讲到“上帝创造万物都是 善的,而人赖于示威,便成为丑恶了。”正因为如此,卢梭才强调“顺应自然”。而且当 时的统治者们无不自恃为天之骄子,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是天性冥顽的贱种,都是低 下的。卢梭则不以为然,高唱人人性善以此来反抗当时的传统思想和观念。他的这种“天 性论”给他的进步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他的自然主义的儿童观的哲学 渊源。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是资产阶级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 思想的代言人,对于现

4、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哲学上杜威反对古典 工具主义的“目的手段”思维方式,认为它重目的轻过程,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 看成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重视事物发展的过程,而不注重 事物发展的结果。杜威不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工具,教育更应该是儿童不断成 长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成为杜威首要思考的过程,教育的目 的也在教育过程中,无须在教育过程之外寻找一个终极目的来指引教育过程。二 卢梭和杜威儿童教育目的观之比较卢梭以儿童本位价值的取向提出了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 在当时的欧洲,教会垄断了教育,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学校教育

5、成为残害儿童天性的场 所。在卢梭看来,当时专制主义社会里人的本性受到了扭曲,但是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改变这 种扭曲。他认为儿童具有善良的天性,而这种天性却被当时“文明”的社会污染了。儿童的 天性是善良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儿童的这种善良天性。在爱弥尔的开篇他这样写 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 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追寻大自然的指引。”卢梭认为自然规律能够支配一切,自然也能够 支配人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就应该顺应自然规律的要求,培养不受传统束缚,天性自由、身 心发展的人。卢梭认为“在自然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 将处在他

6、的地位纸上。1”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拿什么去教孩子,使他成为固守某种地位 的人,而是要知道孩子怎样做人。他在爱弥尔中还指出:“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合他 这个人,而不是适合他本身以外的东西”“一般地说,你不要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 很有把把握和十分迅速的达到那个目的。”卢梭的“自然人”的教育目的正是实现了这一点。 卢梭想要培养的自然人不是我们所想的野人,而是指完全想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去 发现去感受这个世界,除了自己的理智之外,不受任何其他权威所影响,让他能够按照自己 的本性去发展。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儿童,否则我们只能培养一 批批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婴儿。杜威

7、在早年极其赞赏以卢梭为代表的儿童本位论教育家所提出的由自然提供的教育 目的,他直接承袭了这样的教育观点。同时,杜威认为“遵循自然”就会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使自然和社会相对立。因此杜威的教育观就是“教育无目的”论,这是建立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 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这一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形成的。其完整的表述是“教育 过程在他本身之外无目的,它是自己的目的。2”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渗透在教育过程、教 育活动之中。事实上,杜威的 “教育无目的论 ”只是对于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 的的纠正,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的意旨,实则 “在否

8、定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的外衣下,又使教师与家长通 过所谓符合教育者需要的、能指导学生活动的和眼前的、具体的教育目的来实现实质 上是由社会条件、阶级意志所制约的目的。” 3教育目的只存在于 “教育过程以内 ”, 不存在有 “教育过程以外 ”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 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 ”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他说“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 即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 2”杜威巧妙的将其“改造社会”教育目的与“教育除自身 以外没有其他目的”的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所 否

9、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而他所提倡的教育目的实际上是指每一次具体 教育活动的目的。三 卢梭与杜威教学方法之比较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的同时,也相应的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 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自然而进行” 。他认为这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一切 教育的出发点。他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强调儿童要在活动中学习。主张要在现实中追求真正有用的知识,要求教师放弃枯燥 的讲解,提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学习。我认为在卢梭的爱弥尔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下四点:1. 启发式教学法 卢梭强调要重视孩子的兴趣与愿望,在他看来,孩子最初是 好动,后来就变

10、得好奇, “好奇心还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 动力。1”在爱弥尔中他多次强调“问题不在于教他多少学问,而在于培养 他又爱好学问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 法。”他还认为,经验和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是没有用的,只有经过自己 认真思考过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有意义的。 因此首先要启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才 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知识。2. 直观教学法 卢梭认为感觉是知识的门户,把感觉经验视为发展理性的基础, 因此极为重视要从外界事物获得直观的印象。强调直观教学原则,反对滥读书, 读无用的书。卢梭主张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教育,比如:爱弥尔学习农业、土壤和 种植方法都是

11、通过亲自下田观察以及和农民仪器操作中学到的; 又如卢梭认为在 孩子犯错误时,要使用“自然后果”法,儿童通过自身经验,自食其果,感到不方便或者痛苦之后就会自己改正错误。3. 寓德育与生活中 卢梭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暗示一些道德的内容,认为 这种德育的方式更加有益于引发道德行为的发生。 反对当时流行的空洞的道德说 教。认为这种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导致了德育与生活的分离。强调“在培养道德观 念的过程中,行动应多于口训。 ”14. 因材施教 卢梭认为,儿童不但与成人有区别,儿童本身因年龄阶段的不同也变 现 出不同的特点,而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他把儿童教育期分为四个时期,分 别是婴儿期(0-2 岁

12、),应进行体育;儿童期(2-12岁)进行感觉教育;少年期(12-15 岁)智育和劳动教育;青年期(15-20)进行道德教育。同时,卢梭认为儿童的天赋是 不同的,有“高下”之分,他告诫人们“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们做出好的或者 坏的判断。”如果我们都能按照儿童年龄和天性、个性的特点去因材施教,就可以培养 出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健康,道德完善,有良好修养的人。杜威则从“教育无目的论”出发,倡导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从“做中学”,否则教育目的 无法实现。他指责传统学校错误的把教育理解为“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这种不调动儿童 内在动力而采取“填鸭式”灌输知识,无异于强迫盲人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气象万千。杜威

13、认 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而不是考虑以“儿童”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中,教材与教学方法分离,课程同样也与教学方法对立。杜威所提出的“从做中学”实际上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就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反 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进而可以在发现问题之后解决疑难,回答问题,与此同时, 也就培养可儿童的智力。由此可见,思维其实是杜威教学方法的核心。他十分重视儿童思维 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培养思维的“五步法”,并且指出这“五步法”可以灵活运用,依据个 人的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杜威论述“做中学”“合乎学生兴趣”强调的就是教学手段,认 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培养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兴趣

14、,而不是从学生现有的兴趣出发,这是教育 的内涵。作为教师主要就是培养儿童的这种思维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设置各种情境来实施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传递有价值的内容”和“利用自主的方式获 得”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一个强调的是内容,一个强调的是方式。4杜威认为传统 教育过于重视传递有价值的内容而忽视了内容传递和获得的方式,应该做的是将两者进行有 机的结合。四 “自然人”与“社会人”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论述到卢梭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 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 看做孩子,呼吁人们不要把孩子当成管

15、教的奴仆,也不要将他们看做成人的万物。他进一步 指出教育有三种: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的教育。当这三种教育互相冲突时,儿童所受 的教育就不好;而当这三种教育和谐一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好的。他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 解力尚未发展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到自然中生活。这样的教育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将“社会”与“教育”对立起来。而杜威恰恰想到了这 一点。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有三大弊病:教育与社会脱离;教育与儿童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 杜威进一步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教育,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民主主义 与教育中我们可以知道杜威的社会理想是民主主义,那么培养民主社会中新的社会人则是 一个重要的目标。将社会改造和教育联系到了一起,杜威发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儿童,认 为“儿童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杜威认为民主 主义中的“社会人”应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和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掌 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能适应变化迅速的现代社会;具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有合作意识,服务精神;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能为社会发展尽力。”5较之于 卢梭,杜威更加强调了儿童的社会化,努力的使儿童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相互协调。社会环境 能通过个人所从事的活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