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作业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15649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论文作业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论文作业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论文作业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论文作业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论文作业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论文作业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论文作业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刘庆 湖北襄阳九中摘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健全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集中表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就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关键词:教师问题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300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

2、为基础教育事业献身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要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育家认为: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基础与中介;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作用;心理素质是个性不断完善的能动性基础。 由此看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健全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集中表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没有心理健康的

3、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就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精神病学者麦灵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即快乐的适应情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教师,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这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之中

4、。怎样的教师才算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根据教师织业的特殊性,我是这样理解和实践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我勤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就,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我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常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支持,我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我和学生关系融洽,能领导理解、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够正确的认识、体验、控制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

5、我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 4、具有教育、教学的独创和果断性。我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造。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理解和使用教材。 5、生活、工作积极乐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乐观的情绪健康对工作尢为重要,我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能够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不良事件;我对学生一视同仁。积极乐观的对待个人生活中的一切。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适应性差。表现为职业倦怠、心理失衡、行为偏差等等。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长时性”,使得我有时会感到工作劳累。过重的工作

6、负荷引发教师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强烈的压力和矛盾使教师难以应付,遇到挫折易产生心理失衡。如嫉妒、自卑、愤懑、抑郁等情绪,严重的伴随有攻击性行为等。性格上过分内倾,忽视学生人格,不愿跟学生打交道。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较差,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只有表面应付。2、因各种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知觉误差,表现为主观武断、偏听偏信等。第二,理解误差,主要表现为误解。第三,社会认知误差,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等,许多成见、偏见都与此有关。3、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状态,而教师自身又不能对此状态进行自

7、我调节和控制,日积月累,不良心境便在教师身上内化并扩大。主要表现为烦躁、忧郁、紧张、焦虑,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等。4、人格缺陷和人际关系紧张某些不良个性特征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心胸狭隘、惟我独尊、意志脆弱、自我中心、过度敏感、主观、偏狭、多疑、懦弱等等不良性格。具有这些个性心理的教师往往与领导、同事或者学生发生冲突,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援、苦闷、自卑等不良心态。此外,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质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都会对教师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间接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8、: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大量实例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喜怒无常的情绪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学生的学校恐惧症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统计,90%的学校恐惧症是由于教师的非正常教学行为引起的。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教师不择手段的责骂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心理造成阴影,进而影响师生关系。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

9、态度一些教师对职业的反感、认识上的偏差和性格上的偏执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许多地方的“逃课事件”就是实例。应该指出,我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态度有很大差别:优生一般都是班干部,差生很少有这种机会;优生能经常看到我的笑脸,差生经常看到的是我的冷脸;优生能经常得到我的鼓励,差生则经常受到我的训斥;优生犯了错误常常得到我的谅解,差生不犯错误还经常为别人背黑锅这种感情上的马太效应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消极影响,据调查在占学生总数20-30%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显然,造成这种现象的

10、原因主要来自教师错误的观念。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他们感到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我的可信程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淡漠,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可见教

11、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人格的力量又是何等的巨大。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担当教书育人之重任。综上所述,可以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我应该学会自我调控,更新教育观念,以健康、卫生的态度进行教育活动。参考文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译,1985年版李晓东、周于川、周远华等.困难企业子弟学校高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P90-93.当代心理卫生,陈学诗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贾林祥,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6期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主编:郑日昌 邓丽芳,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书号:ISBN978-7-80140-628-6教育心理学【美】J.M.索里C.W.特尔福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教师心理学周国涛等著,警官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