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说课稿《压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156407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说课稿《压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说课稿《压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说课稿《压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说课稿《压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说课稿《压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说课稿《压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强说课稿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什么叫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

2、法的重要环节。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 纳 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三、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 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

3、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 分强 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学情及学生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 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 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 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六、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 ) 、引入新课通过啄木鸟、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图片引入本节课! 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形

4、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 、讲授新课1 、问题:( 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 )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与重力的方向一致呢?教师提供一枚图钉,请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解决以上第二个问题。学生操作后得出结论:压力不一定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举出其他例子。 通过学生的举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对压力和重力教师再从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压力与重力 是不同的两种力,并强调只有在水平面时,压力大小与重力相等。2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a 、提

5、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b 、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c 、设计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图103 提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 根据所给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压力、 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d 、教师演示:选用小方桌模型、海绵、钩码进行实验时,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 ( a) 将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海绵上,观察桌 脚陷人海绵的深度并测量; ( b) 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海绵上,在桌面上放砖块,观察桌脚陷人海绵的深度并测量; ( C)将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海绵上,观察桌脚陷人的深度并测量; ( d) 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海

6、绵上,在桌面上放与 ( b) 中同样的砖块,观察海绵下陷的深度并测量。e、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受力面积下,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相同压力下,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3 、什么叫压强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 : 取 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受力

7、面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 / 米2 (帕),且1 帕=1 牛/米 2, 并说明 1 牛/米 2 的意义。让学生讨论教材中的图 10-4 一些物体的压强,知道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三 ) 小结: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 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 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四 )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同的方案,

8、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七、板书设计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 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第一节压强一、 压力1 、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2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3 、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二、 压强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 、计算公式:压强=压力 / 受力面积 ( p=F/S)3 、单位:牛/ 米(帕) 1 牛 / 米 =1 帕八、课后反思通过上完这节课后,我发觉我自身还存在好多问题,第一在老 师比较多时讲课还感觉到有点紧张, 致使有的知识点忘记讲解,在今后我将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在计算题讲解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及 时间把我不够恰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认真改进! 但愿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时会弄得完美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