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产权定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15076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斯产权定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斯产权定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斯产权定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斯产权定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斯产权定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斯产权定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斯产权定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斯的产权理论概述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和 主要代表,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她一生所 致力考察的不是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这是正统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 核心问题),而是经济运行背后的财产权利结构,即运行的制度基 础。她的产权理论发端于对制度涵义的界定,经过对产权的定义, 对由此产生的成本及收益的论述,从法律和经济的双重角度阐明了 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以马克思对产权的定义为指导,全面深刻地 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研究科斯产权理论(主要是科斯第二定理) 的实质和特点。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 社会。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的产权应该具有以

2、下的特征:(1) 明确性,即它是一个包括财产所有者的各种权利及对限 制和破坏这些权利时的处罚的完整体系;(2) 专有性,它使因一种行为而产生的所有报酬和损失都能 够直接与有权采取这一行动的人相联系;(3) 可转让性,这些权利能够被引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去;(4) 可操作性。清晰的产权同样能够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指某项活动使 得社会成本高于个体成本的情形,即某项事务或活动对周围环境 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因此而付出任何补偿)。美国芝加哥 大学教授科斯提出的”确定产权法”认为在协议成本较小的情况 下,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界定,都能够经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 最佳配置,因而在解决外部侵害问题时能够采

3、用市场交易形式。科 斯产权理论的核心是: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这 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因此,经济分 析的首要任务界定产权,明确规定当事人能够做什么,然后经过 权利的交易达到社会总产品的最大化。因此完善产权制度,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和协调与持 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大 的作用。市场经济需要完善水资源产权,在保证国家对水资源宏观 调控、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扩大产权的流转范围,因此 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是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产权交易的结果最终 将引导水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地区或部门,流向能为社会创造更 多财富的用户。对正统微观

4、经济学和标准福利经济学的这种基本观点,西方 部分学者很早就开始了批判性考察,现代产权理论就是在这种批 判性考察中形成的。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现代西 方产权理论的全部思考和研究是沿着下述思路展开的:即指出资 本主义市场机制并非如标准福利经济学和传统微观经济学所描述 的完美,实际的市场运行是有缺陷的,这一缺陷集中表现在外在 性上。而外在性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产权界限含混,由此建成交易 过程存在摩擦和障碍,这种摩擦和障碍又会严重影响企业行为和 企业资源配置的结果。因此,考察市场行为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时, 必须把产权列入考察范围,而不能简单地作为既定前提排除在分 析视野之外。对由于产权不清

5、晰导致的市场缺陷的研究主要归功于 科斯(RCoase)与威廉姆森(OWilliamson)、 G.斯蒂格勒 (G.Stigler)、G.布坎南(G.Buchanan)、C.舒尔茨(C.Sehultze) 和张五常(Steven Cheung)等人。科斯产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科斯产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30年代对正统微观经济学进行批判性思考, 指出市场机制运行中存在摩擦,克服这种摩擦的关键在于制度创 新,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科斯在1937年发表于伦敦经济学院学报经济学家上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科斯正面论 述了产权的经济作用,指

6、出产权的经济功能在于克服外在性,降低社会成本,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这一阶段的代 表作是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从科斯产权理论的形成来看,产权问题的考察从一开始就是 与企业制度的分析相联系的。企业的性质文的本意在于分析企业在市场机制中的地 位,力图说明为什么企业成为市场活动中的基本组织单位?为什 么每种要素所有者不是以自己的产品直接参与市场交换,而是把 各自的要素组合为企业,然后以企业作为产品的出售者参与市场 交易?于是科斯重新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企业会出现? 按教科书答案是:没有企业时,纯消费者都会饿死的。另一个为什 么企业会出现的答案是,社会上不同的人对风险

7、有不同的喜好, 那些不喜欢冒险的人会成为企业的雇员,而不怕风险的人会成为 雇主。雇员拿没有风险的工资,雇主承担所有风险。但科斯反驳道, 这只是说明我们需要一个买卖风险的市场,并不说明我们需要企 业,保险的买卖完全能够满足对风险态度的人们的需要。有学者提出了一个仿佛能够接受的答案,由于有劳动分工 因此需要企业。科斯在她1937年的经典文章中争辩道,这个答案 是错的,因为市场的功能就是组织分工,既然市场能够组织分工, 为什么我们还要企业这个问题才是真正企业理论的起点。科斯答道,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办法,企业的出 现一定是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因此交易费用的 差别是企业出

8、现的原因。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内行政管理费用与市 场费用相比较而决定的。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内部行政费用会上 升,这增加的费用接近节省下来的市场费用时,企业的规模就不 会扩大了。30年代科斯之因此提出交易成本范畴,直接的目的是论证企 业存在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在于:如果没有企业制度,每一个要 素所有者都用自己的要素来生产产品并直接参加交易,那么市场 交易者的数目将非常之大,交易摩擦将极为剧烈,从而交易成本 也会惊人地高,甚至使交易中止。企业作为一种参与交易的组织单 位,其经济作用正在于把若干要素所有者组织成一个单位参加市 场交换,从而减少市场当事者数目、减轻交易摩擦、降低交易成 本。科斯的上述分析隐含了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即交易背后的产 权界区问题,她实际上已经注意到在企业产权界区清晰的条件下, 运用价格机制去实现企业间联系的摩擦就小,交易成本就低,反 之,交易成本就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交易成本范畴成为现代产 权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50年代末,60年代初科斯产权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交易 成本概念进一步拓展为社会成本范畴,而社会成本范畴研究的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