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14969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教育孩子阅读心得体会3篇 训练孩子珍惜劳动果实可以养成孩子勤俭、朴实、爱惜公物、喜爱劳动等良好品质。下面是为大家预备的训练孩子阅读心得体会,盼望大家喜爱! 训练孩子阅读心得体会范文1 幼儿老师最需要什么 众所周知,训练是一种无私而又博爱的职业,幼儿训练作为基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训练和终生训练的基础。作为幼儿老师,更需要用爱心和急躁来暖和呵护每一颗童稚的心灵,想要成为一名幼儿老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幼儿老师是特别的不简单的。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幼儿老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让我有很大的感受。书中提到说幼儿老师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需要有什么样的专业素养、需要有什么样的训练才智、

2、需要有什么样的训练艺术。让我了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需要具备的有哪些。 在幼儿老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分别从“幼儿老师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幼儿老师最需要的专业素养”,“幼儿老师最需要的训练才智”和“幼儿老师最需要的教学艺术”这四方面来阐述了怎样做好一名幼儿老师。的确,要做好幼儿老师这份工作,单靠热忱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布满爱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我们老师间的相互协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光这样,幼儿老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孩子的心中,老师是圣神的、无所不能、完善无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的可塑性和仿照力量,他们对

3、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看微小,感受剧烈,而且还会不加选择的仿照。因此,幼儿老师也应当从自身的言语、行动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这比起对孩子一本正经的训练要有用得多。 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幼儿老师,需要的东西很有许多。比如说,幼儿老师需要“幸福”。 幸福,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满意感,饿的时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时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兴奋时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义很广,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认为自己拥有财宝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自己取得胜利了就是幸福;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觉得幸福其实很简洁。就是每天早上听着孩子们和你问早,晚上听着孩子们和你说再见是一种

4、幸福;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快乐心地生活、嬉戏是一种幸福;看着孩子们一每天地长高长胖是一种幸福幼儿老师需要这样的幸福。 幸福当然重要,一个好的心态也非常地重要。它能成就一个优秀的幼儿老师,幼儿老师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我在书中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刚刚退潮的沙滩上,一个小男孩正俯身捡起一条被海潮涌来时带到岸边的小扔到了大海里。身边的爸爸妈妈觉得很惊奇,问道:“这么多的小鱼都被带到岸边,你什么时候能捡完呢?再说谁又在乎呢?”小男孩头也没抬地连续捡起捡起一条小鱼又扔进了大海,并且自言自语道:“这条小鱼会在乎的。”又捡起一条说:“这条小鱼也在乎”。是呀,每条小鱼都会在乎,它们盼望得到这个小男孩的救

5、助,因为他捡起一条,就意味着这条小鱼有生的盼望了。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他们确定也盼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在乎自己、鼓舞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胜利。 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幼儿老师这一职业,就应当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职业的热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公正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当作一件大事情来做,让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对他的关怀,在乎。让他们觉得老师也是我的好伴侣,以伴侣的身份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嬉戏。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你的每一天都会过的充实,欢乐。 除了要有好的心态,还需要才智。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填充学问面,将学问教给孩子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们,而不是孩子一

6、做错什么事就骂他、责怪他。孩子是要靠老师去引导的。只有你用对了方法和孩子去沟通、接触,孩子才会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儿老师需要什么这本书后的一些感受。 训练孩子阅读心得体会范文2 陶行知论制造训练 暑假里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论制造训练,受益颇深,这本书汇合了陶行知先生一生训练理念的精髓,从“教学做合一”,“制造的训练”,“制造的儿童训练”,“民主训练”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陶先生训练理念的精华。对于我们训练工有乐观地指导意义,特殊是其中的一篇制造的儿童训练,令我印象特殊深刻。 本文中说道,制造的儿童训练,不是说训练可以制造儿童。训练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育

7、加强发挥这制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气,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我们晓得特殊是中国小孩,是在苦海中成长的。我们应当把儿童苦海制造成一个儿童乐园。读到此处,不禁令人感同身受。现在有很多学校靠牺牲孩子的时间来换取所谓的“成果”,这就失去了让儿童体验学习乐趣的机会,养成无意制造的倾向,等这样的孩子长成大人时,就不知制造为何物了。那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啊! 在说到如何培育孩子的制造力时,陶行知先生说到了三个方面: (1)需要充分的养分。他说孩子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养分,这个是制造的前提条件。而这个都是要我们学校和家庭共同合力去努力的。(2)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得性能,才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

8、(3)需要因材施教。陶先生用的比方特殊贴切,易懂。 他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育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育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育儿童的制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熟悉他们,发觉他们的特点,而予以相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多么形象的比方啊,我们的学生就是陶行知先生笔下的植物啊!只不过品种还要简单,所以对于我们园丁来说工作的更加简单,难度更加高,就更需要我们现代老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自己对各式各样植物的培育需要。 陶行知还特殊提出,我们从事儿童训练工作的人,要成为儿童中的一员,拥有一颗赤

9、子之心,这样才能真正熟悉到儿童的力气,敬重儿童。要不断的更新训练理念,引导学生首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用陶行知的创新理念指导我们的实际训练工作,从本职工作做起,仔细对待每一位学生,仔细对待每一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训练的新天地。 训练孩子阅读心得体会范文3 训练应当不一样 训练应当不一样是严长寿所写的,在这本书中他分析了台湾目前的训练环境,一针见血地道出台湾目前的价值观和迂腐的考试制度,而我们全部的人,都已经在这个体制下经营太久,早就忘了训练的最初目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台湾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训练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他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意家长

10、期盼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查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力量,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这本书,虽然特别认同所说的话,却也因更加了解实施训练改革的难度而感到无奈。就像书中提到的“是谁坐视问题恶化?是谁让这气球不断的膨胀?是训练部?是教改人士?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为数众多的家长?全部都是!” 读了这段话,让我心中起了共鸣,因为他所叙述的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训练现象,而身为老师的我,就是处在这个训练体制、这个环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长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儿子写的绝交信。或许,从中国人伦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儿子是不孝的,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好像不然。从他

11、们的对话,可以观察台湾传统家庭的训练一味追求好成果好高校!但每个孩子不肯定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来说,硬是将孩子塞入这样的框架只会磨灭孩子对追求新知的热忱,当然也扼杀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陆的训练方式和台湾的训练是何其的相像。在中国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熏陶下,学校、老师、家长就很重视“成果”,以分数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习班、培训班蓬勃进展,学生被训练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这种“唯分数是问”的想法,不但是老师的错,分数会受到膜拜,是全部人造成的。假如老师和家长只会以考试分数评断学生的高下,有些学生便注定永久是输家。现在虽然提倡“素养训练”,但是分数仍旧是对孩子的

12、主要标准。而自己平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时熟悉、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通过一张张考卷,忽视学生的共性、特长,往往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考卷中,遗忘观看学生、帮助孩子探究自我,发掘他们的天赋。爱尔兰叶芝说:“训练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而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在装满一壶水,这需要我常常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考试,往往在讲解作业和习题时用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舞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题。书中写到“训练工一味坚持标准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偏执,难怪学校会系统性、全面性地扼杀学生的创意。”现在的训练制度成就了少数考试顶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规格”的孩子。而

13、即便是合规格的好学生,也有制造力贫乏的问题。而创新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重视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扼杀学生创意的帮凶。正如赖声川所说,创意就是一种“问问题的力量”。然而,当全部科目都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如何想问题?又如何学会问问题?所以中国人在学问竞赛中能得到数一数二的成果,但在创新思维竞赛中往往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布置些作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孩子语文、数学的成果,忽视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觉得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关心。这些话也让许多教学热忱的老师最终以不断的测试来当做最终的方式。有时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好好读书,可再问孩子“读书

14、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说不出话,大部分的孩子或许无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把成果考好。这样的训练又如何让孩子供应对学习的爱好。而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来陈腐,有些成为一个“考试优秀生”,有些成为“考试差生”。 书中提到老师的关键是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力量。因为从过去到现在,很多老师的教学态度,倾向权威、武断,学生一旦试着说出各种突发奇想,往往就简单被视为捣蛋,或挑战老师的地位。久了之后,学生不再想要问问题,因为他连问问题的力量,都早被连根拔除。而如何激发学生的乐观性,除了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还要求老师在

15、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书中提到严长寿在去高中演讲时,第一次演讲到后半,有学生开头在台下谈天,还要老师维持秩序,演讲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讲时,他开头检讨自己,思索如何激起学生的爱好。于是,在演讲时首先从自己的着装动身,然后提到学生关注的明星,把学生的留意力吸引过来,让此次演讲完善收官。这件事让他明白学生们不是不情愿学习,只是老师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这我思索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课本和与孩子没有爱好的课外事物,应当多查找孩子的关注点和感爱好的事,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有爱好的状态下学到学问。 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想到过去所受的训练,假如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事,我或许有更多的进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经尝到现有训练体制的无奈,何必让现在的孩子再受这种熬煎呢?转变训练方式或许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困难要让时间去冲刷。但是随着今年启发式训练的提倡,我认为只要大家情愿站出来转变,必定能达成!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