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14909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人教新课标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中考模拟试题化 学 试 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6页,答题纸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请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准考证上的一致,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其它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5答题卡上作答内容不得使用胶带纸和涂改液,答错的用黑笔涂掉并在上(下

2、)方空白处添上6保持答题卡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O16Na23Mg24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消化 B玻璃破碎 C铁杵成针 D酒精挥发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氯化钠 C汽油 D石灰石3“钙片”可以促进青少年骨骼发育,这里的“钙”应理解为 A元素B离子 C原子 D分子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试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幼儿及青少年处于生

3、长发育阶段,其钙的摄入需多于成人 B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应尽可能多吃 C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7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下列有关NaNO2的说法正确的是ANaNO2是一种氧化物BNaNO2由三种元素组成C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4、为-3价DNaNO2中Na、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8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B 的化学性质相同C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表示的是原子,而表示的是阴离子9下列化肥,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硫酸钾B硝酸铵C磷矿粉D氯化钾10右图是某服装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里料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 B涤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涤纶属于天然纤维 D可通过灼烧来区别涤纶和羊毛11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ABCD实验现象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

5、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13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有金属丙析出,乙表面没有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甲乙丙 14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

6、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15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下列反应能用下图表示的是A2H2 + O2 = 2H2O B2CO + O2 = 2CO2 CN2 + O2 = 2NO DN2 + 3H2 = 2NH3 16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7、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1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右下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CO通入O2 点燃BNaOH固体Na2CO3固体加入过量盐酸,蒸发CKNO3溶液KOH溶液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DCu(

8、NO3)2溶液AgNO3溶液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19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0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2的是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3分)21(6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1)2个氢原子 ;(2)3个水分子 ;(3)亚铁离子 ;(4)硫酸根离子

9、;(5)+2价的锌元素 ;(6)五氧化二磷 。22. (6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化学物质具有广泛的用途。请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选择填空:氦气、氧化钙、纯碱、二氧化碳、硫酸亚铁、食盐、。可用来替代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稀有气体 。用于制汽水的气体 。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 。 某些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 。(5)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 。 (6)家庭制作馒头添加的“碱” 。23. (11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2010上海世博园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 ;世博会上所使

10、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由 种元素组成,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今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9.0级强震。地震发生后,灾区饮用水安全备受关注。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灾区使用了某种净水消毒泡腾片,其有效成分为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市持续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了许多次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进行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 ,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节约用水,请举一具

11、体做法: 。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4. (9分)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1)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2)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 ;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 ;做D实验时应,先 ,后 ,目的是 ,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酒精灯的作用是 。25. (5分)下图中的AK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A、C两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G溶液为某物质的稀溶液,G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棍变黑。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黑色粉末B单质气体F金属单质E单质气体D金属单质J蓝色溶液I黑色固体H电解G溶液G溶液碱CA溶液K请回答下列问

12、题:(1)写出:G的化学式 ,J可能的化学式: (任写一种)。(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 A C + D: ; F + H E + C: ; I + 碱 K: (任写一种)。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26. (6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中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 ,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27. (11分)假期,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白色粉末的成分形成的原因可能是CaCO3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可能是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