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14607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试题参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A卷)一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1)错误。(1分)(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分)(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的,不仅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还包括精神意识现象。(2分)2实践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活动。(1)错误。(1分)(2)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物质活动。构成实践的诸要素以及实践结果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也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征,即实践者是用思想、理论等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着

2、的社会生活的需要。(2分)(3)总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分)3.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错误(1分)。(2)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2分)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2分)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1)正确。(1分)(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价值是商品社会属性的体现。(2分)(3)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一种物品如果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必然具有价值的属性。(2分)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我们既要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表达了怎样的哲学观点,试分析说明。(1)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也要反对不加分析地否定一切是辩证的否定观的体现。(2分)()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分)()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的态度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3分)2.为什么说

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2分);(3)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分);(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2分)。3.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分)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分)4说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表达的哲学观点。(1)这是质量互变的辨证关系原

5、理的体现。(2分)(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分) 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及重要性。量变影响质变的方向。(2分)5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分)(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分)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1分)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1分)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1分)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

6、共30分。)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

7、之而进行。”请回答:(1)简要评析材料1、材料2、材料3中关于认识来源的观点。(8分) 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4分)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4分)(2) 材料4揭示的知行观是什么。(7分) 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3分)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时间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

8、辩证法思想。(4分)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某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共投入资本2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为100万元,可变资本为100万元,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300万元。(1)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5分)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3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中由工人的劳动生产出来,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2分)(2)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分别是多少?(10分)剩余价值率为100%(5分) 利润率为50

9、%(5分)四、论述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10分。)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源的问题。试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分)(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分)(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及意识的作

10、用上看,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上帝或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3分)(4)因此,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这就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分)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2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2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

11、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2分) (2)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2分)又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2分)2018-2019(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

12、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误。思维与存在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对思维和存在的不同回区分出的两个哲学派别。2、有用就是真理。答:错误。真理

13、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 但“有用”的却不一定都是真理。因为人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即“有用”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用的就是真理”的观点是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评价标准。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因生产不足而造成的危机。答:错误。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14、,是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典型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三、简要回答问题(每题8分,共40分)1、怎样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答:这是哲学认识论。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但是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人的感官好比一面镜子,在去“映照”客观世界,得到所映照的各种事物的“映像”,这个所得到的“映像”就是意识,意识具有主观性,即因人而异性,因为每个人的镜子都是不同的。总之一句话:意识是人对世界的主观反映。客观事物

15、是客观的,但是在进入人大脑的时候由于人的经验或是情绪等等因素而有意无意中加入了一些主观色彩。所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2、 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答:(1)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的态度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3、运用有关原理说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表达的哲学理念。答: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又称量变质变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前者表现为事物及其特性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后者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那些方面?答: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