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14320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给动物分类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第二单元 动物2.6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材简析】本课将尝试引导学生对前 5 课认识和研究的动物进行分类练习。分类 是认识事物的差不多方法,在认识和观看、研究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后,对 动物进行分类,既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还能够关心学生更细 致地观看动物的特点,加深对分类对象特点的认识。按照鸟类、昆虫、鱼类等标准分类是 34 年级的学习目标,因此这节 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状学上的分类,而是往常 5 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 为研究对象,由学生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活动,重点在于培 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前面对动物 形状观

2、看时的发觉,同时也是对动物特点的再一次观看、认识和提升。本 课“单元总结”部分,需要学生回忆动植物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动物和 植物差不多上有生命的。教材提供了 10 种动物的图片,为表达动物的多样 性,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物的图片。【学生分析】学习本单元前的一年级学生,差不多能够在无提示的情形下,依据生 存环境、食性、外部特点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 学分类进展上,缺乏认知支撑。因此教师要清晰,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 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学生要给动物分类,必须建立在了解分类对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前 5 课的学习,学生差不多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差不多特点

3、,并能通过观看、比 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本课分类教学再次让学生运用观看与摸索 的能力,并以此确定标准,进行分类活动。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再次感 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动物具有多样 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采纳编序号的方 法来进行分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的目标1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够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3明白按照不同的标准,能够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科学探究目标1能依照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体

4、会动物的异 同,感受动物的多样性。2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3通过分类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对动物的认识。科学态度目标1情愿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动物具有自身专门的特点,体会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预备】学生:每组 1 套教科书中 10 种动物的彩色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1 套教科书中 10 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5、学生说 出动物的名字。2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为了便于研究,科学 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板书:给动物分类)二、给动物分类(一)给动物卡片编号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这些动物你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动物的 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教师: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教师示范:在狗卡片上标上号,蝴蝶卡片上标上号,鸡卡片上标 上号,蛞蝓卡片上标上号,蚂蚁卡片上标上号,金鱼卡片上标上 号,蜗牛卡片上标上号,老虎卡片上标上号,喜鹊卡片上标上号, 蛤卡片上标上号。(投影展现在屏幕上)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二)给动物分

6、类1分类活动。教师提问: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如何进行分类呢?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想要给动物分类,第一要确定分类标准,同 时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教师举例: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 类标准:有没有脚。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 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 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教师适当说明:蛞蝓和蜗牛的“腹 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 号来代替动物名称。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先商

7、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然后摸索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鼓舞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6三、交流研讨1投影下展现汇报。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伙儿你的分类结果。同一分 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 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2小结。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 法?”3讨论。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四、归纳整理1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育后 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3小结:能够从这

8、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差不多上有生命的。【板书设计】给动物分类我的分类标准是:有没有脚。我的分类1、标2、准3、是4、:5、是7不、8是、生活在水里。96、10 1、2、3、4、5、7、8、“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9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 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 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 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 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事实上 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

9、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 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 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 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 一致。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 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 “记死”的缘故。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 3-5 分钟左右的时 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 日一换,能够

10、在每天课前的 3 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 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 300 多条成语、30 0 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 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 章增色添辉。【活动手册使用】本课的活动手册分为两个部 一部分是“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一种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把编 到圆圈里,需要在课堂上完成。 给动物分类后,要及时记录在上 类标准能够指导学生用“有没有 _”“会可不能_” “是不是 _”等记录,有的(“会的”或“是 归为一类,没有的(“可不能的” 是的”)归为另

11、一类。鼓舞学生 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和分类结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 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 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分。第确定号写学生面,分_的”)或“不记录果。上精名家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许多语 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 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 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 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 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活动手册 的另一部分是拓展活动,“观看螺蛳或田螺”的活动可放到课后,由于螺蛳 和田螺差不多上水生动物,让学生自然水域环境中观看存在安全隐患,因 此可让家长帮忙去市场买来放在水盆里观看,建议学生将观看到的螺蛳和 田螺画一画,想一想它能够按哪个分类标准归类。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