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14190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 200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 00388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数学知识是一种 ()A. 抽象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没有关系B. 抽象的知识,源于具体事物C. 具体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有直接联系D.具体的知识,并等同于具体事物2.34岁幼儿最初对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判断是借助物体之间的()A. 对应摆放B. 大小比较C. 错开排列D.横排摆放3. 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A. 粗细B. 高矮C. 轻重

2、D.大小4. 为了让幼儿零散、片断的经验得到整理、归纳,教师宜采用 ()A. 操作法B. 观察法C. 演示法D.讨论法5. 分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 ()A. 想像力B. 记忆力C. 思维能力D.表达能力6. 儿童数概念的产生是在其模糊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了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最后才能进行逐一点数。这说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A. 数数B. 认数C. 逐一点数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7. 在一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图形的数量,并问幼儿:“4 个圆形和 3 个三角形能不能变成一样多?怎样让它们的数量变成一样多呢?谁想到办法了 ?”以上的教学是为了让幼儿体验到两数之间的(A. 传递关

3、系B. 次序关系C. 数差关系D.守恒关系8. 数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互换关系和 ()A. 互补关系B. 大小关系C. 差数关系D.传递关系9. 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小华上午吃了两块糖,下午吃了许多糖,他一共吃了多少糖?”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A. 条件不清楚B. 结构不完整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D. 问题不明确10. 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两个三角形,将分出的三角形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正方形,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到 ()A. 一一对应的关系B. 传递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序列关系11. 在进行数学活动时,教师提供若干活动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 ()A. 自主意识

4、B. 规则意识C. 活动意识D.合作意识12. 下列属于量的本质特征的是()A. 连续性B. 可测量性C. 不连续性D.形象性13. 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A. 目测B. 估测C. 自然测量D.标准测量14. 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却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判断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其 ()A. 动作能力发展的局限B. 语言能力发展的局限C. 想像能力发展的局限D.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15.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便于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的对大量评价对象收集到可以进行量化处理的反馈信息的方法是()A. 观察法B. 测试法C. 临床法D.座谈法二、简答题 ( 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

5、0 分 )16.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17. 教师在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时需考虑哪些问题 ?1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有哪些?19. 试举例说明“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20. 大班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有哪些?21. 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三、论述题 ( 本大题共 2 小题,选做1 题,本题10 分 )22. 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具体表现。23. 结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实践,对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进行比较。四、应用题 ( 本大题共 3 小题, 24 题 8 分, 25 题 10 分, 26 题 12分,共30分)24. 某中

6、班教师想利用每天晨间开展的拍球活动向幼儿进行数教育。有一天,她问两个拍完球的小朋友:“你们刚刚拍了几个?”幼儿甲说:“我拍了20 个”,乙说:“我拍了 14 个”,说完便又想去拍球玩。但教师把他们叫回来,问甲:“那你算算,你比他多多少?” “嗯”甲支支吾吾算不出,教师又启发他:“你想想, 20 比 14 多多少?”这时,甲看到乙已经去拍球了,他很想过去一起拍,可是看到老师追问他,只好回来,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请就以上案例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8 分 )25. 一个儿童在做辨认三角形的游戏时,只能把等边三角形挑选出来,而不能把其它的三角形也挑选出来。请分析该儿童行为表现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对策。 (10分)26. 设计一个“感知相邻两数关系”的操作活动。请写出年龄班、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1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