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14188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恩格斯所处的历史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抓住文章的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 2.了解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掌握其论证方法。 3.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增强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语段,体会语言运用准确、鲜明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体会论证、论辩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

2、礼貌地进行辩驳。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本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了解恩格斯的思想,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

3、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回信。 三、作者介绍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时属普鲁士王国,今伍珀塔尔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后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

4、论。马克思逝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四、题目解说 这是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一个偏正短语,“决定性基础”是中心语,“社会历史”是定语。标题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3-6段):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不应忽视两点。 第三部分(7-9段):指出正确理解历史的障碍,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5、。 六、全文分析 1.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2.由“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这句话,可看出“我们”对“经济关系”地位作用怎样的看法? 明确: 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3.“我们”对“技术”有哪些看法? 明确: 经济关系包括

6、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从属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作者是怎样论证技术对科学的推进作用的? 明确: 举例论证。16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整个流体静力学。发现电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5.(a)部分用什么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明确: 举例论证。举国家发生作用的例子论证了经济必然性基础上,上层建筑各内容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7、 6.(b)部分中,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怎样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到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明确: 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为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用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与必然来论证的。 7.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明确: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

8、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思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七、中心思想 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 八、写作特点 1.语言准确严谨。 2.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 九、补充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

9、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的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 十、总结全文 马克思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他定义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改变了世界人民的思维,开创了新的世界,为几千年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当他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被恶意篡改和歪曲的时候,

10、他的革命战友恩格斯挺身而出,用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缜密的理论分析向世人宣告:真理毋庸置疑。 布置作业 马克思早就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再次阐释,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读过本文,你有什么看法呢?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课后训练 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

11、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

12、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相关 B繁文缛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相关 C繁芜丛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与共 D繁文缛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与共 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