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13689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秋三年级语文组教学反思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秋季学期二年级语文教研组教学反思记录表教研组长:陈春秋 教研组员:卓华秋 黄云练 覃玉萍 苏滟滟 韦兰金 2014年10月17日 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反思记录表班别三(5)上课教师韦兰金上课时间2014.10.13课题12.听听,秋的声音听课教师卓华秋 黄云练 覃玉萍 陈春秋 苏滟滟反思参与式教学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如何能让学们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费了一番心思。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课件上有秋的声音的各种优美的图片。并配上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播放的时候我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学们生受了感染后,自己也非常地想读读试

2、试。便让他们自由读5分钟。因为有试读作为基础。点名读的时候学生有了自信,举手特别积极。在学生读到“蟋蟀震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时,老师问,如果你就是蟋蟀你准备怎么台阳同道别?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而第二、三小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阳台、大雁和人们是怎样道别。这样既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情感,因而朗读指导不用花什么力气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一环节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做了大

3、量的准备,课前要求孩子画好秋天的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想像图画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学生有的说:“听听秋的声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弹起了动听的声音。”有的说:“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同一片火花去点燃另一片。在这学生思维的兴奋上让学生给自己的画配一首小诗,学生就发挥了令人惊异的创造潜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

4、不断改进.。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反思记录表班别三(3)上课教师覃玉萍上课时间2014.10.13课题11.秋天的雨听课教师卓华秋 黄云练 韦兰金 陈春秋 苏滟滟反思参与式教学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

5、享受。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把握整体,局部突破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在初读后,老师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的初读体会,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到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一把钥匙入手,带领孩子一起走进秋天,去一一欣赏秋天的美景。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

6、。真正体现了顺学而导,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课文中的生字有很多是读轻声的,教学中,我将这些词语进行了归类,并让学生去朗读体会,让学生自己发现词语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多音字“扇”字,则采用动手做一做的方法,体会它词性不同,读音不同的特点。 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迁移积累。比如“五彩缤纷”,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积累运用。 三、在朗读指导中感悟 教学中,努力营造了一个美的氛围,通过音乐、图片等渲染,创设了良好的气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秋天的美,课文语

7、言文字的美。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理论上的要求,只是运用了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反思记录表班别三(4)班上课教师苏滟滟上课时间2014.10.13课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0 风筝 听课教师 卓华秋 陈春秋 覃玉萍 韦兰金 黄云练反思参与式教学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今天,上了风筝的第二课时,课后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做得较好的地方:一、思路较清晰。围绕“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

8、、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这一教学重点展开,目标明确。二、重视语言训练,如:我( )做一只( )样的风筝,希望它()。三、重视学生做笔记能力的培养。对于什么内容使用什么符号或什么颜色的笔都有明确的要求,与学生有约定。不足之处: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课堂不够开放,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来备课。当发现学生的问题时,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二、学生的朗读能力亟待加强。默读过多且朗读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够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非常的惭愧,我必须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朗读,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三、知识点没有在课堂上落实好。教师

9、引出了知识点,但是帮知识点留到课后解决,这样,会导致无效教学。如:在学习“我( )做一只( )样的风筝,希望它()”这一语言训练时,学生的反应不积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便将这一练习留到了课后。这是要不得的。四、指令不够清晰。在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之后交流时,我的要求并不明确,因为我交代得不清晰,导致学生在讨论时没有了目标,不清晰讨论的内容。这也导致耗费了很多时间来理解描写心情的词语,而且效果并不如人意。上完课后,我感到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一大堆的缺点需要改正。这些缺点是需要靠努力和坚持去改正的,我愿意用行动去改变。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反

10、思记录表班别三1班上课教师卓华秋上课时间2014.10.16课题13. 花 钟听课教师陈春秋 覃玉萍 苏滟滟 韦兰金 黄云练反思参与式教学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我首先尝试进行巧妙的学科融合,让师生、生生在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

11、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找“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替换,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实现一举多得。其次注重愉悦的情感流淌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而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让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发现。欣赏了花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花钟的美,科学家做法的奇妙,并通过两个句子的

12、比较,让学生通过读、辨,感受到了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更为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愿望。尊重学生经历了可贵的情感体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展示了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课上,始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说“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就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华,从而更加产生了对花钟、对各种花的喜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国家新课标指

13、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反思记录表班别三(6)上课教师黄云练上课时间2014.10.13课题习作:秋天的图画听课教师卓华秋 陈春秋 覃玉萍 苏滟滟 韦兰金反思参与式教学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本次习作是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幅秋天的图画或自己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来写一写。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篇看图习作。可是,孩子们画得很凌乱,学生说自己画的图时也显得很没顺序,一会儿天上,一会儿

14、地面,一会儿又天上。因此,我就放映插图给学生看。按天空、田野、果园、池塘边、树林等顺序的图片归类,依次按序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我又把重心放在顺序的指导上,我充分发挥文本插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深刻的感受到表达顺序的重要性。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告诉学生一些写景习作的常用顺序:如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等等。至于语言的表达技巧,不是一、两节作文课就可以为学生解决表达的实际困难的,这需要平时阅读的积累。因此,我在指导的时候,还是从秋天的雨和放风筝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的知识中,再次感受比喻、拟人、人物刻画等表达方法,并能够迁移运用,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读写结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作文里纷纷用上比喻句和拟人句。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反思记录表班别三(2)上课教师陈春秋上课时间2014.10.16课题 15 玩出了名堂听课教师卓华秋 黄云练 覃玉萍 苏滟滟 韦兰金反思参与式教学在本节课中的得与失2014年10月16日星期四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在组内上了一节参与式研讨课, 课题是玩出了名堂。上完课,我们组内听课老师一回到办公室就聚在一起,共同研讨这节课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