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13611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家嘴 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设计 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6爬山虎的脚2.达成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植物的审美意识。3.学习重难点: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4.学习方法建议:(1 )搜集与有关爬山虎的脚的文字、图片。(2)师制作爬山虎的脚课件。5.课时安排:2课时二、导学设计 学案设计 导案设计个性化意见及说明基础达标1

2、.认真读拼音,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jn yn hn j( ) ( )b h ch jio( ) ( )y bn zh jin( ) ( )2.用“/”划去不正确的读音。占领(zhn zhn) 舒服(fu f)铺满(p p) 蛟龙(jio jio)重叠(di di) 茎上(jn jn)3.帮汉字兄弟找到合适的伙伴。茎 精 经 径( )彩 ( )直( )常 ( )上饼 柄 病烙( ) 疾( )叶( ) 把( )站 战 占 沾( )领 ( )斗( )立 ( )光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例:绿得(新语)爬得( ) 铺得( )跳得( ) 粘得( )7.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的叶子( )的细丝(

3、 )的脚( )的波纹设问导读1.爬山虎是一种攀缘在_供观赏的植物。课文通过写爬山虎的_、_的形状和_,以及爬山虎怎样用脚来_,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_周围的事物。2.作者介绍爬山虎的脚时抓住了_、_、_来写脚;在写叶子时抓住其_、_,采用_、态_、态相结合的手法来写。3.细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动手画一画。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巩固练习(二)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4、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墙。细丝原先是的,现在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按课文内容填空。2.在下面词语的左边横线上写反义词,右边横线上写近义词。细小逐渐仔细3.文中第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颜色是。4.在第二自

5、然段中,作者通过、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过程。5.短文中,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请你用“”画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6.仔细读读课文,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拓展练习(一)星期天下午,我在邻居的花圃里,观察了一盆樱桃椒。这盆樱桃椒长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绿叶丛中,似乎闪烁着红宝石,真是惹人喜爱。走近细看,樱桃椒又是一番姿态。看,樱桃椒的茎笔直粗壮,枝叶向四周撑开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小伞,有的枝条已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枝条刚劲挺拔,直向蓝天伸延。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发光。在绿叶丛中,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仿佛是蓝天的星星

6、,洁白的花瓣跟梅花有点相似。听王伯伯说:“深秋季节,这红色的果实,形如樱桃,所以他们叫它樱桃椒。”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樱桃椒,樱桃椒,你真美啊!”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2.在文中用“_”画上两个比喻句。3.第二自然段是从樱桃椒的_、_、_、_、_等方面进行观察的。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4.远看樱桃椒是什么样子的?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

7、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二、检查基础达标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基础达标的互检工作。收集共性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集中交流。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中指导。三、初读感知自主学习。1、学生个人自由读文,解决学案设问导读1、2。2、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1、个人先完成,设问导读3,然后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2、小组展示交流学习成果。3、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8、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4、圈画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老师用手在黑板上演示具体是怎么爬的。4、指名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爬山虎的位置、形状、颜色.5、完成巩固练习,并交流。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四、学完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

9、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学情况,能有效反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以学定教”,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加以点拨疏导,将零碎知识理出头绪,理清文章条理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读,看,演一演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体会作者细致地描写,用词的准确。在理解课

10、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总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第五环节应该称为“布置作业”比较合适,作为课堂的延伸。如果是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实物观察,是不可能完成的。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需要课堂外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三、学习资源推荐爬山虎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爬山虎占地少、生长 爬山虎快,绿化覆盖面积大。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

11、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爬山虎亦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与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爬山 爬山虎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正如爬山虎的脚中所说的,它依靠吸盘沿着墙壁往上爬。种植的时间长了,密集的绿叶覆盖了建筑物的外墙,就像穿上了绿装。春

12、天,爬山虎长得郁郁葱葱;夏天,开黄绿色小花;秋天,爬山虎的叶子变成橙黄色;这就使得建筑物的色彩富于变化。除爬山虎之外,牵牛花、紫藤等也可供垂直绿化。四、困惑与建议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亲切谈话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着小组成员完成基础达标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是怎样爬的。那么我认为这个长的怎样可以带领学生直接观察我们学校东边操场上的爬上虎,结合文章中的语句,抓住重点段,画出重点词边看边读,体会脚的特点以及怎样爬的,效果会更直观些,这样实地观察法可能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