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复杂性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5133238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棋的复杂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围棋的复杂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围棋的复杂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围棋的复杂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围棋的复杂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棋的复杂性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棋的复杂性分析 要分析围棋的复杂性,首先我们不妨使用比较的方法,在这里我将棋类中的三大代表,即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举出进行一个比较。因为只有确定了参照物我才能进行详细地评论。是围棋复杂,还是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复杂,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似乎也很难有明确的结论。应当说这三种棋类都是很复杂的,如果不复杂就不会存在相对稳定的公认的高手群,只是由于这些棋类的价值取向不同,复杂的特点也有所不同,三种棋类之间存在着不可比性,倒是相似性为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近代和现代涌现出了许多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双枪将”或“三枪将”,20世纪90年代国内还举办过三棋比赛。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的中国象棋名宿贾题韬认

2、为,象棋是越下子路越宽,围棋是越下子路越窄。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认为,围棋的超一流棋手和一个十四五岁的职业一段的小孩之间,相差的也就是两个子的水平,但是中国象棋的顶级人物和一个年轻的普通职业棋手之间,相差的可能就不止两先,而是一两个马,象棋学习起来似乎还要比围棋复杂一点。 然而,中国象棋界有许多业余棋手在地方或行业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转为职业棋手,并在以后的职业比赛中获得了象棋大师称号,甚至全国冠军,如河北的李来群、吉林的陶汉明、福建的农民棋手郑乃东等等。但中国围棋界很少有业余棋手转为职业棋手并成为国内一流高手的先例,即使从小就开始下棋也很难成才。与中国象棋界的情形相反,围棋界倒是有许多职业

3、棋手转为业余棋手,并在国内与国际的业余比赛中获得了上佳成绩,如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比赛冠军韩启宇7段、刘均7段等。在国外,韩国的刘昌赫九段、徐奉洙九段原来是业余棋手,后转为职业棋手并获得了数次世界冠军。在围棋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曾举办过一次中国象棋业余棋手和专业棋手的擂台赛,在既不让先又不让子的情况下,一位业余棋手连胜几位职业棋手,最后与职业棋手的擂主、中国象棋“十连霸”胡荣华特级大师对垒。第一盘是和棋,第二盘才负于胡荣华。而在围棋界,真正的从未进行过职业比赛的业余棋手在不让先又不让子的情况下连胜专业高手,并与全国最好的棋手对弈时出现形势接近的可能性几乎

4、为零,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围棋的复杂性。业余棋手对围棋的理解远不如职业棋手那样深刻和全面,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的境界、感觉、思维、计算力、适应比赛规则、胜负感等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存在职业段位与业余段位之分。围棋比赛有国内、国际的职业围棋比赛、业余围棋赛之分,至少中国象棋界这种区别远不如不如围棋界那么十分明显。 在三大棋类中,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复杂性具有类似性,都是通过攻杀尽可能将死对手的主帅,每个子都是可以动态的。近几十年中有许多中国象棋选手改下国际象棋的先例。我国国际象棋第一高手,来自山西太原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叶江川原来是学中国象棋的,曾于1976年进入中国象棋全国

5、少年的前八名,是目前中国获得国际象棋全国冠军最多的棋手,已进入世界前二十名高手的行列,是世界女子冠军谢军的教练。围棋的复杂性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复杂性既有类似性,又有特殊性。围棋对弈是目的是占据比对手较多的地盘,每个子都是静态的。这意味着围棋与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既有可比性,又有不可比性。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位棋手从别的棋类转学围棋,最后达到最高水平的先例。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中国的中小城市和农村,特别是街头巷尾的棋摊上,下中国象棋的人远远多于下围棋的人,而在大城市和大专院校中,围棋的相对普及一些。这似乎意味着围棋文化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中更受欢迎,也促使其成为一种高雅的运动项

6、目。当然,棋类的复杂性还与棋手是职业棋手还是业余棋手有关。对于业余棋手,特别是普通爱好者来说,围棋相对更复杂一些。围棋的复杂性具有以下的特点:1变化的复杂性。棋类的复杂性和变化的可能性是成正比的。围棋的棋盘由纵横条线交叉而成,共361点,其变化是天文数字,历史上有千古无同局的说法。中国象棋中的“车”和国际象棋中的“后”威力最为强大,它们的位置、效率、存亡、交换的价值经常很快会决定全盘的局面,全盘的着数一般在20多步至60步之间,高于百步者很少,许多局面已经基本定形并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这些体系占总手数的比例远高于围棋。相比之下,在一局棋中围棋的手数极少有低于100手的,一般为200多手,有时因打

7、劫甚至超过361手,即超过棋盘的361交叉点。变化的复杂性与手数成正比,手数越多,就越复杂,同时手数之多也明显地加大了复盘的难度。2计算的复杂性。围棋棋手的计算能力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棋变化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到了计算的复杂性。李昌镐九段等世界一流高手可以计算到50到100多手之后的变化。聂卫平九段在一次比赛的复盘过程中接连摆出了几个大型参考图,每个参考图都有四五十步之多,让人叹为观止。围棋与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的价值取向不同,围棋对弈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地盘,因此,围棋计算包括步数和目数的同步计算,是带有数字意义上的计算。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对弈的最终目的是将死对方的主帅,其计算并非真正

8、数字意义上的计算,而是对局势演变的推理和得失优劣的判断。3胜负判断的复杂性。围棋最后胜负的精确判断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往往十分困难。高手对弈时,棋盘上还有许多棋未下就已经计算出最终精确到半目的胜负。快速点目能力在快棋赛中或读秒时有重要作用。当比赛呈现细棋局面时,即使一流棋手有时也不能马上就判断出胜负,只有经过点目后,才能作出结论。但有时高段位棋手在围棋比赛结束后都无法判断胜负,在国际比赛中甚至还发生过由于裁判点目错误而导致胜负颠倒的事件。相比之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胜负再简单不过了,只要将死对方就算取得胜利,对这种一目了然的结局的判断不需要费多少时间,更不可能发生胜负颠倒的事件。4打劫的复杂性

9、。打劫是下围棋的基本功之一,是围棋独有的又是常用的一种战术手段。做劫、寻劫的时机和计算相当复杂,有时决定着目数的多少,有时决定着棋的死活,更重要的是有时决定着比赛的胜负,眼花缭乱的打劫常常使围棋爱好者难以理解高手的意图。围棋爱好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打劫的技术。5对弈时间长。围棋变化的可能性和计算的复杂性使围棋比赛的平均时间比世界所有的棋类都长。围棋比赛的时间通常长达6-8小时,日本有的重大比赛要进行两天。在日本围棋史上,曾出现过一盘棋持续几十天的纪录。对弈时间较长对棋手的体力的要求很高,棋手在重大比赛后,体重有时要减轻一两公斤。如何在较长时间和高度紧张的比赛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一

10、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对弈时间就短得多。6发展潜力大。围棋的棋盘广阔,为各种复杂变化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十年来围棋的发展十分迅速,新的变化层出不穷,老棋手的棋力不能与时跟进,纷纷退出棋坛。围棋还有众多的未知领域等待棋手去开拓,如围棋的定式主要集中在角部,序盘的定式还不够丰富,中盘的变化相当复杂,收官阶段更是要求精确。相比之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布局就完善得多。许多中国象棋高手对几种布局有较深的研究就大致可以应付比赛。中国象棋的全国亚军、上海的徐天利经常先手使用飞象局,后手使用反宫马,曾在全国个人赛中取得过中国象棋亚军的战绩。中国象棋大师、福建的农民棋手郑乃东后手大部

11、分情况下都走顺炮,有“一杆顺炮打天下”的说法。7顶尖高手失手率高。许多中国、韩国、日本的世界冠军曾败于不知名的年青低段位棋手。李昌镐九段甚至连续参加五次世界大赛中但未获一次冠军,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界的顶尖高手中是相当少见的,常常一两个世界冠军可以相对稳定地称霸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少出现连续失手现象。8计算机程序的设计难度大。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计算机程序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特别是美国IBM公司设计的国际象棋的计算机程序“深蓝”曾在番棋中战胜俄罗斯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目前最好的围棋计算机程序水平都不及一般的业余中级水平棋手的水平。韩国的刘昌赫九段认为,五十年后计算机围棋程序才能战胜世界顶级高手。制约围棋计算机程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围棋的复杂性。9棋评的内容复杂。 由于围棋变化多端,较详细的围棋棋评有时达十多页,再加上五十幅以上的解说图,而且还不能全尽其详。相比之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解说就简单多了,一般只配有一幅解说图。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说,围棋是比象棋复杂得多的智力游我。象棋三十二子愈下愈少,围棋三百六十一格却是愈下愈多,到中盘时头绪纷繁。牵一发而动全身,四面八方,几百只棋子每一只都有关联,复杂之极,也真是有趣之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