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13106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砂泥及紫砂壶的简介一、 紫砂泥1、什么是紫砂泥?紫砂泥又叫紫砂矿,雅称“富贵土”,俗称“天青泥”、“红 棕泥”、“底槽清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壶(器)的主要 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在宜 兴,只能在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到紫砂泥。2、紫砂泥的形成紫砂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 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绿泥都产于甲泥矿中。甲泥 是一种脊性粘土,紫红色,色似铁甲,故名“甲泥”。甲泥矿中甲 泥储量最多,紫泥、绿泥储量较少,紫泥仅占总储量的3-4%。紫泥 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故有“泥中泥, 岩中岩”之称。

2、所以,紫砂的泥料,也只有在大量生产日用陶的条 件下才能取得。因为这种深藏于岩层下数百米深处的“甲泥”之中 的紫泥,必须从甲泥中分选出来,没有日用陶的大量使用甲泥,紫 泥也就无从取得。3、紫砂泥的分类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 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 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 鲜艳明丽。 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 在1180C左右本山绿泥类: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

3、皮泥”。矿土呈 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 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 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 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 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 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红泥类: 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其成 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 部,质坚如石,其

4、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层,以 黏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 1080C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中期,此种红泥甚缺,既改 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 似,八十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C左 右,成陶后色朱红,声脆亮。4、宜兴紫砂泥宜兴紫砂泥是绿泥(本山绿泥)、红泥(朱砂泥)和紫泥的总 称。宜兴紫砂泥的矿物组成,属于含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类型, 其具备了宜兴紫砂陶严格的工艺要求。宜兴的紫砂泥是独一无二的,与紫砂泥类似的陶土虽然在其他 地区也存在(如安徽、山东、广东等地的紫陶),但都无法与紫砂 相比

5、,这是因为宜兴紫砂泥的结构是绝无仅有的。紫砂泥的成分主 要是石英、云母、赤铁矿和粘土。这些矿物微粒互相联接组成了一 个个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不仅本身存在着气孔,团聚体与团聚体 之间也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收缩而形成了很多气孔。如果 气孔太大,那茶壶就成了筛子;太小或者没有气孔又无法调节茶气 而让茶汤存有熟茶汤气。而紫砂泥在正确烧制后形成的这种双重气 孔结构气孔则能两者兼顾,既能透气怡香,又能保水保温。这样茶 叶的温、色、香、味就都被很好地保持住了,正是如此,才有了 “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誉和几百年来人们对紫砂壶的推崇。二、紫砂壶1、紫砂壶的来历紫砂壶宋朝就开始流行了,苏东坡、梅尧臣等大文豪

6、留下了一 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 春华”,就讲了用紫砂陶壶烹茶。但宋朝紫砂制作的资料很少留下 来,又鲜有实物,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紫砂制作的历史一直到 明朝才清晰起来。紫砂壶的出现,主要来源人们的实践,人们发现 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 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紫砂壶泡茶就流行开来,紫砂制 作家也应运而生。有可靠文献记载,明朝正德、嘉靖时期的龚春(供春)是推广 紫砂壶的重要人物,有人说他是创始人,但紫砂壶宋朝时期就开始 出现,自然说龚春是创始人不妥。龚春作为最出名的紫砂制作人, 其实他流传的作品也无法证明其真。龚春把

7、手艺传给时大彬、李仲 芬,这两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 大师。时大彬制作紫砂壶风格高古,造型流畅灵活,不求工巧雕 琢,但求朴雅坚致,妙不可思。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 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2、紫砂壶泡茶的特点和好处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 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1) 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 壁较粗糙,能有效的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 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 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长期使用的

8、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2) 紫砂茶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 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 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 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 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3) 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 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 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4) 用紫砂壶泡茶,提携抚握不易炙手。紫砂壶线膨胀系数比瓷 壶略高,而且没有釉,就不存在坯釉应力的问题;烧成以后的紫砂

9、壶,玻璃极少,有足以克服冷热温度差所产生的急变能力,故具有 缓慢的传热性。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的能力极佳,即使在上百度 的高温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会爆裂。因此,用 紫砂壶泡茶,提携抚握不易炙手;寒冬腊月,用沸水泡茶,也不必担 心裂开,甚至置于文火上烧炖,也无炸裂之虞。3、紫砂壶的开壶一把新出炉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因 此对新紫砂壶保养开始使用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做“开 壶”。开壶后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开壶的方法多样,不拘一 格。但是一般来说开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简易开壶方法简介: 将壶身同壶盖分离,置于锅中,煮至将沸之时,静置5-10分 钟。 在壶

10、中置入茶叶,温火一段时间,自然凉干即可,倒去壶中水。 此法应该适合于泥土味不是很重的壶,用于冲泡铁观音等查。方 便易行。传统开壶方法简介: 热身:首先将刚买回来的紫砂茶壶,用沸水内外冲洗一次,将表 面尘埃除去,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 两小时,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都会去掉。 降火:将豆腐放进茶壶内,放一倍水煮1小时。豆腐所含的石膏 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将茶壶残余的物质分解。 滋润:将买回来的甘蔗切开后,放在煲内。没有甘蔗,可以放些 糖,然后再煮1小时。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够让茶壶得到前所未 有的滋润。 重生:最后便是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茶叶,放人茶壶内煮1小时。 最好是龙井茶叶。这样茶壶便不再是“了无生气”的死物,脱胎 换骨后,吸收了茶叶精华,第一泡茶已经能够令茶人齿颊留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