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 (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12920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不老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山不老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六年级课题16青山不老主备教师教材简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教学目标1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老人植树造林的意义,感悟老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精神。教法设计朗读法指导法 讲授法 学法设计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2、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通过看图或其它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的”。2小声读课文,

3、把课文读通顺、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睫、刻缓不容,

4、感受更加直观。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

5、:“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阅读,勾画。 同桌交流。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学生在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了好词佳句,又在读后感受的交流中深化了认识。作业布置 1 这位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2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审批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