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12819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1 、白粉病(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发病初期主要是在下部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 逐渐扩展成较大的粉斑, 发病严重的病斑可布满整个叶面。 病斑逐渐褪色变黄, 后期呈黄褐色坏死, 病斑上的霉层变成褐色。 发病严重时,茎、叶柄也可同时发病。防治方法:23%氨基 - 嘧菌酯 悬浮剂 使用 65-98 克/ 亩进行喷雾,每隔 7-10 天喷一次,喷 3 次。2、病毒病在西葫各个时期均有发病。苗期受害, 子叶变黄枯萎, 真叶出现浓淡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有三种 :一、花叶型表现叶片呈现黄、绿相间花斑,叶面凹凸不平,新叶畸形,节间缩短;二、蕨叶形表现出矮化症状,叶片皱缩、扭

2、曲,新叶狭长,成鸡爪状或线状;三 混合型即两种症状皆有。发病植株发育不良,难以坐瓜,或坐瓜小,瓜面有瘤状凸起,凹凸不平。精品.防治方法:使用氯氟 . 吡虫啉悬浮剂 4-6毫升 / 亩 进行喷雾。3、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上初生针尖大小透明或半透明褪绿小斑点,扩展后产生具黄色晕圈的黄褐色病斑,中央变褐或出现灰白色穿孔状, 有露水或湿度大时溢有白色菌脓。 茎和果实染病, 初期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易产生菌脓。防治方法: 20% 噻菌铜悬浮剂使用 300-500 倍液进行喷雾。4、枯萎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 1)幼苗子叶无光泽,暗绿色,变黄,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最后枯死。(2)成株主蔓先出现暗绿色纵纹

3、,发展为黄褐色纵裂,纵剖病茎维管束变为黄褐色。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有时病部溢出少量红褐色胶质物。发病植株一侧或基部叶片边缘变黄,随植株生长变黄的叶片不断增多,严重时遍及全株,致使整株枯死。防治方法: 1.2%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使用 400 倍液灌根。精品.5、菌核病果实发病残花部先呈现水浸状腐烂,果实软化, 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散生黑色菌核。茎蔓发病初期初期呈水渍状,病部变褐,后也长出白色菌丝和褐色菌核,病部以上叶、茎蔓枯死。防治方法:使用36% 丙唑 . 多菌灵悬浮剂 80-100毫升 / 亩 喷雾,发病初期喷洒2 次,间隔 5-7 天。6 绵腐病(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 病斑水浸状暗绿色; 椭圆形, 干燥时, 病斑稍凹陷, 仅皮下果肉变褐腐烂;高温高湿时,病斑扩展迅速,果实变褐,软腐,表面布满白色霉层。防治方法:使用王铜 .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125克 / 亩 进行喷雾,初见病斑时开始喷雾,连续喷2-3 次,隔 7-10 天喷一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