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12722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2、据记续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 C.具有脆弱性 D.有自给自足性3、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A青铜业、冶铁业

2、B制瓷业、棉织业C丝织业、制瓷业 D造纸业、制瓷4、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应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5、据三辅黄图载,秦汉时期的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由此可见,当时A.城市商业较为发达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C.国家鼓励货殖功利 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6、“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货币经

3、济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7、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赋税制度的改革,收取货币地租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9、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

4、 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10、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A汉代 B唐代 C元朝 D明朝1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文萌芽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12、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5、”。“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13、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背景相同 B地理环境相同C世代友好交往 D殖民扩张的结果14、有人认为三角贸易是欧洲的发展史,非洲的血泪史,美洲的拓荒史。欧洲从中得到了金银,为下一步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非洲人口大减,陷入落后深渊;美洲得到开发,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角贸易 A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现代化发展C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为欧洲工场补充了更多劳动力15 、

6、 下列发明首先“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的是() A电动机B蒸汽机C纺纱机D内燃机16、 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A.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17、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你不可能看到()A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行B主人公凭借创办玻璃首饰厂当上市长C许多新兴工业城市崛起D有钱人乘坐飞机在巴黎上空俯瞰美景18、与

7、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特点是()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 科学与生产结合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 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19、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这种现象A、有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B、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孤立于世界市场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 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20、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小农经济完全破产A B C D 21、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

8、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 A生产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 B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C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 D 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22、“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下肚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A.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2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A由私人投资兴办 B采用机器设备生产C都设于通商口岸D都是资本主义企业24、19141924年间

9、,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实业投资热,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浪潮都()A.动摇了专制王朝的统治B.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25、1955年底,我国原有私营工业8.88万户,职工131万。1956年内,通过实行公私合营、转入地方国营工业、划入手工业改造等方式。除870余户私营工业未接受改造,其余99%的私营工业都已完成改造。由此可知我国 A私营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26、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

10、包括近2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跨越。到21世纪初,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这一跨越的关键性决策出自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28、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其原因有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外国传教会和维新人士的倡导 民国政府的法令A. B. C. D.29、严冬季节,

11、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A.生产供不应求B.生产相对过剩 C.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的矛盾D.工人生活困难30、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A.西方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二、非选择题

12、(共三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1) 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 它们各有什么功能?材料二: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

13、存在。(2) 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材料三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3)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二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张枬论辫发原由材料三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