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音符简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126081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的音符简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流动的音符简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流动的音符简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动的音符简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的音符简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动的音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识读乐谱我的家乡日喀则、2、知识点:同头换尾教学目标:1 、通过识读乐谱,了解知识点“同头换尾”这个创作手法的含义;2 、使用所学知识点“同头换尾”,对所给材料实行创编。教学重点:乐谱我的家乡日喀则、信天游内蒙民歌的学唱教学难点:使用“同头换尾”知识点实行模仿、创作教材分析:“流动的音符”是湘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音符中的内 容, “同头换尾”是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教材通过我的家乡日喀则、信天游内 蒙民歌几首民歌的分析对比及歌谱的学唱,使学生了解“同头换尾”这个歌曲创 作手法的含义,并能使用这个手法实行简单的创作。课型:综合活动课教学准备:教学音

2、响、教学课件、钢琴(或电子琴)教学方法:对比法、讲授分析法、讨论法、实际练习法教学过程:一、电影片段导入1、教师播放影片片断并提出问题:“影片中的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 (播放音 乐电影音乐之声中歌曲do re mi片段)(课件1)(学生回答)2、语言过渡:“正如歌中所唱到的,唱歌要先从 do、re、mi学起,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如何用音符创编旋律。”(播放课件2:课题:流动的音符)设计意图:歌曲do re mi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歌曲中将七个枯燥的音符唱得 活灵活现,这个电影片断生动有趣,用它来导课,其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歌曲中的七个音符也正是本节课的主

3、角儿。二、识读乐谱,知识认知1、铺垫:教师:“音阶中的七个音符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实行搭配组合,请同学们看黑 板”(教师板书:3_丄25 3 1XX XX XX )2、学生活动一: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按照教师所给条件实行创作(课件3)学生评价、教师评价3、学生活动二:听一听、唱一唱师:“七个音符能够用不同的节奏将它们组合成旋律, 这些旋律就如同人说话, 话要一句一句的说,歌也要一句句的唱。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这条旋律, 看看它能分为几句?”学生听旋律、思考问题教师播放课件4 (我的家乡日喀则曲谱)(课本25页)(2句)4、学生活动三:听、唱、看、想师:“请同学们再听一听、唱一唱下面这些旋律,观察这

4、些旋律有什么特点? (节奏相同、同头换尾)分别播放课件5 (课本24页曲谱)、(划分乐句、观察对比旋律)课件6 (信天游曲谱,课本25页)、(划分乐句、观察对比旋律)5、概括知识点:同头换尾播放课件7 (信天游曲谱)6、巩固知识点:播放课件8(内蒙民歌曲谱,课本27页)(划分乐句、观察对比旋律、找漏洞) (学生回答旋律的特点并找出漏洞,教师做补充)三、模仿、创作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学到的内容,实行模仿、创作,请看要求:播放课件 9 (模仿、创作)第一条:2/41 2 3| 3 2 1 | 1 3 2 1I 3 |1 2 3I 3 2 1 |(|第二条:2/43 3 5 | 2 3 3 | 1

5、 1 2 3 |2 |(II I操作环节: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第1、2、3、4小组作第一条旋律的模仿、创作;第5、6、7、8小组做第二条旋律的模仿、创作,每小组在题板上至少要写出一条旋律。(若学生想多写,可用铅笔将自己的创作写在课本的练 习处,供教师课下评价)四、课后拓展师:“今天我们用同头换尾的手法模仿、创作了旋律,我们也能够依据一 定的节奏来填写音符,这样也能创作出很好听的旋律,请听下面这条旋律,就是用 这样的节奏写出来的。”播放课件10 (课后拓展)节奏:2/4XX| XX XX | X 0 XX |X 0 0 II创作:5 3 | 1 12 3 | 6 0 6 6 | 5 0 0II教

6、师说明题意,并提出要求五、结束本课(播放课件11名人名言)“音乐,有人将它比作花朵,因为它铺满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把生活装饰得更美。”一一(德)贝多芬教学反思:1 这是一节综合活动课,其内容含量比较大,从各个毕业小学新上来的七年 级学生,音乐素养差异较大,接受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 意各个环节所用时间的把握;2学生在创作环节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 的积极性,尤其是评价时语言要恰如其分;3“同头换尾”知识点的学习还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增强巩固;4 在实际教学中,个别班级在处理第三个环节“模仿、创造”中时间掌握不 好,导致后面仓促结束,因而教师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课堂时间的调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