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3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125665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表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表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表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3主题单元设计模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3-1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主题单元标题相交线与平行线作者姓名李璐华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六年级所需时间共8课时:课外1课时,课内7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相交线与平行线”主题单元设计主要包含4节内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平行线的性质”、“用尺规作角”四部分。本章内容是“图形与几何”的入门,要关注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中考做铺垫。考虑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打破教材的原有安排,我在把相交线、平行线、

2、有关角等概念放在一起作为专题一集中处理;把具有探究性的平行线判定和性质作为专题二处理,这是考虑到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容易混淆;把“用尺规作角”作为专题三处理。本章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灵活运用性质与判定进行推理和计算。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2.理解对顶角、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会判断、识别。4.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并会进行应用。5.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1.从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平行线与相交线等稽核模型,利用平行线与

3、相交线的有关事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在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理由,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积累探究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感受推理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更清楚地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各自的想法。2.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3.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来了解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应课标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理解垂线、垂线段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掌握过直线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垂直。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过

4、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了解性质定理证明;能够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做这条直线的平行线。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的性质。4识别.三线八角中的角专题划分专题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2 课时)专题二: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 ( 4 课时)专题三: 用尺规作角 ( 1 课时)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二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所需课时4课时专题学习目标 1.会识别三线八角2.探索并掌握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并会灵活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直线平行。3.认识并理解平行线的特征,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专题问题设计1、 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 平行线判定的推理过程3、 平行公里及推论的推理4、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引出平行线的性质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课件常规资源:作图工具(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 其他:纸笔等评价要点(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专题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