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125631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验收评估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章末验收评估章末验收评估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4莆田模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A测定某浓度盐酸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之后进行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D中和滴定,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后才能使用解析:选C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事先润湿,A选项不正确;容量瓶洗净后,没有必要烘干,B选项不正确;苯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有机层在上层,水层在下层,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选项正确;中和

2、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D选项不正确。2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后进行过滤B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C制备Fe(OH)3胶体时,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沸水中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解析:选B在加热的条件下Fe、Cu均可与浓硫酸反应,A错误;向NaOH溶液中滴加Al2(SO4)3溶液先无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会消失,B正确;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馏水加热煮沸

3、,然后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停止加热,C错误;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可能含有CO、SO、HCO、HSO,D错误。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目的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配制稀硫酸溶液在铁制品上镀铜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或操作解析:选DA项中KMnO4溶液不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B项中容量瓶不能用于稀释溶液;C项中在铁制品上镀铜,待镀铁制品应放在阴极。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项正确。4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4、)A图可以用来制取Fe(OH)2沉淀B图可以用来测定化学反应速率C图可以用来收集一瓶纯净的SO2D图可以用来分离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解析:选A图中苯可将空气与生成的Fe(OH)2隔离开,避免其被O2氧化,A对;图应用分液漏斗,B错;图中二氧化硫被碱石灰吸收,C错;水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图装置进行分离,D错。5(2014厦门质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对比法和实验法。以下实验设计中不合理或不严密的是()A测定相同温度下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就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B镁和钠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镁和钠的金属性强弱C铁分别与氯气和硫反应,判断氯气与硫的氧化性强弱D测定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

5、a2SO4溶液的pH,判断碳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解析:选A只有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才可证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A将某钾盐固体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钾盐是K2CO3B向可能含有Fe2的Fe2(SO4)3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D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 CSiC酸式滴定管

6、、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D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待提纯的AlCl3溶液、NaOH溶液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解析:选AB项错误,盐酸是无氧酸,不要与最高价含氧酸混淆。C项错误,实验仪器缺少碱式滴定管、锥形瓶,药品中缺少酸碱指示剂(酚酞)。D项错误,仪器中的分液漏斗应换成三角漏斗(配有滤纸),且缺少玻璃棒,药品中缺少稀盐酸。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8(14分)(2014青海模拟)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水,并以四氯化碳(沸点76.8)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具体过程如图

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的名称为_、_;(2)操作中用到氯气,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向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4)操作中,将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与CCl4在分液漏斗中混合、振荡摇匀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漏斗的下端尖嘴处紧贴在承接的烧杯内壁上静置后,下面的操作步骤是_;(5)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经过蒸馏可以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该实验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锥形瓶外,还需要_,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所处位置为_,锥形瓶中收集到物质的名称为_。解析:(1)先溶解,后分离固体和液体采用过滤的方法。(2)实验室用浓盐酸和

8、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氯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3)水和四氯化碳不溶,所以液体分层,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上层为水层接近无色,下层为CCl4层呈紫红色。(4)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或将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的小口),再转动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缓慢流下后,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5)还需要的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蒸馏过程中蒸出的物质为四氯化碳。答案:(1)溶解过滤(2)MnO24H2ClMn2Cl22H2O(3)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接近无色,下层为CCl4层呈紫红色(4)打开分液漏斗的玻

9、璃塞(或将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的小口),再转动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缓慢流下后,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5)蒸馏烧瓶(答烧瓶或圆底烧瓶不正确)、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四氯化碳9(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制备造纸原料(BaSO3),并测定产品的纯度。(1)甲同学利用图装置制取BaSO3,则图中烧杯的作用是_;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乙同学利用图中所给仪器(数量能满足实验的要求)组装一套装置来测量甲同学制取的BaSO3的纯度,则仪器接口顺序为_。实验中他先称取图中实验所得干燥沉淀w g置于图装置的试管中,通过A向试管内加入_(可从稀盐酸

10、、稀硝酸、稀NaOH溶液中选择一种)。实验后,测得吸收SO2气体的装置增加m g,根据此实验数据可计算出沉淀中BaSO3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m、w的式子表示)。(3)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有缺陷,请指出改正的方法:_。(4)丁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中有误差且不易消除,他另外设计了一种测量纯度的方案,实验中他仍然先准确称取干燥沉淀w g,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得到另外一种数据,通过计算即可确定沉淀中BaSO3的质量分数,该数据最可能是_。解析:(1)SO2有毒,故需要尾气吸收装置。(2)沉淀的主要分成是BaSO3,溶液它时应该用盐酸(HNO3能将其氧化成BaSO4)。从试管中出来的气体先通过浓

11、硫酸(或无水CaCl2)除去水,再用碱石灰吸收SO2,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及CO2造成干扰,吸收SO2的仪器后面还应该连接一个盛有干燥剂的仪器。吸收SO2的仪器增加的质量就是SO2的质量,由BaSO3SO2关系可求出沉淀中BaSO3的质量,进一步求出BaSO3的质量分数。(3)图装置中存在空气,在Ba(OH)2溶液中,部分SO2在氧气存在下会转化为BaSO4,故应该用一种能将装置内空气排出的方法。(4)丁同学很可能是测量除去BaSO3后剩余固体的质量,通过先求杂质的质量分数实现求BaSO3的质量分数的目的。答案:(1)吸收可能没有反应完的SO2,防止其污染空气SO2H=SO2H2O(2)abcd

12、eg(或其他合理的连接方式)稀盐酸(3)将烧瓶瓶塞换成三孔塞子,反应前经其中的一个导管通入N2将装置中空气排出(或其他合理答案)(4)用足量盐酸溶解白色沉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10(16分)(2013衡水质检)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1)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制备Na2S2O35H2O的装置和部分操作步骤如下。.打开K1,并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加热。.C中的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过滤C中的混合液。.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即停止C中的反应”的原因是_。“停止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