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11716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八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

2、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3、。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

4、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

5、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产生于原

6、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B.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C.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B.古代男

7、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C.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

8、之分。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D.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吉茂字叔暢,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

9、书也。”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短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

10、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选自三国志吉茂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B.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C.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D.建安初/关中始平茂

11、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D.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6下列有

12、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吉茂,出身名门望族,喜欢读书,曾私藏有内学及兵书,他将这些违反当时条律禁令的书藏匿起来,没有交官。B.吉茂很注意修身养性。他一生修行,吃穿粗陋不讲究,行则徒步无所谓,对妻儿尽心照顾,有人赠送财物一律不收,也非常痛恨那些不义之士。C.吉茂为官清净,无为而治。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不忍心去欺负吏民百姓,却被当时学识渊博的王嘉认为是“德优能少”。D.吉茂识时务,同母所生的哥哥吉黄被钟繇杀了,他为此很愤怒。等到自己被钟繇举荐时,他仍然赴任并因此留下了争议。有人说他怕钟繇,有人说他是俊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其被

13、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5分)(2)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锺繇所收,遂伏法。(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秋霁史达祖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注】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这首词作于作者被贬江汉期间。脍鲈:晋时张翰在洛阳做官,因秋风起,思念起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14、于是辞官回家。江汉:指长江、汉水之间的区域。蛩,即蟋蟀。8开头三句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借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表露了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曲调的流转和凝涩。 (3)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是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三、现代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史蒂夫乔布斯意识到他最后的日子到了。在他抗击癌症的努力中,他不再说“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取而代之,他的思想转变到他任何时候改变焦点都是这样突然自己即将面对的死亡。 他之前没有提到过关于自己葬礼的安排。劳伦曾经以为他希望火葬。这些年来他们也随意讨论过骨灰洒向何处的问题。但周一上午,乔布斯宣布他不希望被火化,他想挨着自己的父母葬在他们所在的公墓。 那个上午,苹果正在发布带有Siri声音识别软件的新iPhone 4s,乔布斯在最后一次参加董事会议时把玩过这款手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苹果总部不大的“市政”会议厅里举办的发布会气氛稍显肃穆。史蒂夫最亲密的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