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11661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

2、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视

3、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

4、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

5、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习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

6、,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

7、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8自然段: 1

8、、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五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

9、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作业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 _。 4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是_的路。 教学反思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你,教学时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

10、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交流。 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首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由点及面由情入理,然后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

11、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12、【设计理念】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在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要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设计线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

13、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这篇文章的

14、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 什么是丝绸之路 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读课文,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第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全班交流: 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21自然段: 默读课文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