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114371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研究 院(系):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地理科学2008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15日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关于毕

2、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平顶山学院。本人完全了解平顶山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平顶山学院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平顶山学院。本人离校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平顶山学院。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老师

3、签名: 日 期: 目 录1 爱国主义与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地理教学6 1.1爱国主义6 1.2中学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62 新课程标准对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要求83 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方法9 3.1比较法是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9 3.1.1区域地理情况的比较10 3.1.2国情的比较11 3.1.3历史与现实的比较11 3.2 直接感知法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现实说服力124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途径14 4.1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与国情教育相结合14 4.2与传授地理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相结合15 4.3与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教育相结合17 4

4、.4与时事教育相结合18 4.5开展社会实践,延伸课堂教育的成效195 结束语19参考文献23致 谢241 爱国主义与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地理教学1.1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它是凝聚国家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的坚强纽带,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1。爱国主义情感是指千百年来,在共同地城、共同文化、共同生活中形成对自己的祖国的主权、领土的热爱和维护其完整性的巨大责任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乡土人情等极其深厚的感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爱国主义是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

5、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2中学地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国家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课程标准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四条目标,其中首要的是从注重学生个性思想

6、品德素质教育出发,在思想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可见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中学地理课题是落实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都是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紧密相连的。地理教学既是自然学科,又兼社会学科性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知识内涵极为丰富,其德育因素也丰富多样,其核心内容是:把国情、国策、国法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密切结合起来,强化爱国主义,把加强国际意识、全球意识与国际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深化国际主义教育。把树立

7、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使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化5。学校是实施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主要阵地,各个学科课程结合自身特点都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但地理教学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爱国土义教育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条件6。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是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利用地理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传统文化和壮丽河山的热爱情感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所涉及的自然地理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使学生对祖国大好河

8、山有更充分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人文地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及国情、国策教育内容;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能激发起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兴趣和愿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资源利用、污染防治、减灾防灾、控制人口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学习,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意识。因而,地理教学是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重要载体,同时,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也是实现地理课程功能的需要。 2 新课程标准对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要求地理课程标准把“在地理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突显培养学生积

9、极的人生态度、健康情感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地位8。中学地理教学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而已,而且担负着融合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地理教学更应着眼于学生内在心理结构的构建。要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将热爱祖国从小事做起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爱护身边的一草一物,爱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以地理教学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融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于地理教学之中是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一个重要举措9。无论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

10、理在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方面它的素材是极为丰富的,地理课堂教育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功能是不可替代的。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注重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由知识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向10。中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观教育、科学的国情观教育、将对中国未来实施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在新课改下显得尤为紧迫。3 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方法3.1比较法是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地理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11、一般是从自然资源入手,从资源入手谈国力,从经济的发展及地域差异展示国情。它基于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地理关系,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来揭示国情,进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中国的过去、现状和前景,以达到培养出具备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献身祖国的情操和理想的新时期爱国青少年的伟大目标11。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得到显而易见的效果。3.1.1区域地理情况的比较区域地理的系统性很强,无论是中国地理总论和分区、世界的分洲和分国,都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两大部分。自然部分又分别由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内

12、容组成。社会经济部分是由该地区的农业矿业的开发和工业、城市以及交通内容组成。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过程中,可以认识到祖国辽阔疆域、复杂的气候、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矿产、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地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本国的环境、社会、经济、资源以及在全球格局中的现状等,激发学生对国家利益的深刻关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唤起学生深刻的国家认同感,强烈的国家自尊心,积极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觉的民族责任感,并努力学习、发愤图强,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的奋斗目标12。3.1.2国情的比较此处应该补充写通过比较,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

13、有量,要珍惜、合理利用资源,充实一下。教学中进行国情比较可以使学生真正从情感上理解我国的国情,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提供学生大量的如数字、图表或现象等材料,效果将会更好一些。在八年级地理我国的自然资源一章的教学中,讲授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m3,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耕地面积在全球居第四位,

14、但人均值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3。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一些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可以看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的需求多么庞大,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了解我国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人均能源消费量较少,利用率低。激励学生为祖国的能源开发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节能素质。3.1.3历史与现实的比较现实是历史在今天的“定格”是历史发展与“沉淀”的结果。如在讲授黄河一课时,将黄河解放前后情况作以比较,解放前,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冲毁良田几十万亩,迫使数以百万计人背井离乡,四处逃荒。抗战初期,黄河决堤,千里之野成了荒无人烟的黄泛区。解放后,黄河流域的人民,开展了根治黄河的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战斗,加固了黄河大堤,大力推广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还兴修了一些著名的水电站。解放以来,我国虽多次遇特大洪水的袭击,但黄河从未决过口。昔日的水害正在变为水利。以历史为参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看到我国的生产力现今的发展水平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中领悟到共同努力是可以创建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念。如讲到我国森林这部分内容应使同学们了解我国过去森林较多,由于历史上砍伐过度,植树造林不够,森林蓄积量持续减少,质量直线下降,但森林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要加以保护,通过人工培育,森林资源是可以扩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