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10745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犁马对马产业的贡献(伊犁州昭苏马场供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马产业的带动,我国马产业也逐步开始转型,从 传统役用开始向目前主流的赛马、休闲骑乘、马术等产业接近,同时结合我国民 族习惯乳用、肉用也在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马产业的转型,然而我国 还处于转型初期。伊犁马作为我国的培育品种,在马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用。以伊犁马为基础的杂交改良,培育出优秀的运动马、乳用马、肉用马等,为 我国马产业快速、顺利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也给以伊犁马为主要生产马匹 的地区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1伊犁马1.1伊犁马的来源早在两千一百年前的西汉时期,西域乌孙(即今日的伊犁)就出产良马。据 汉书乌孙

2、传记载:“天马来兮从西极”、“其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从 这里可以看出当时乌孙养马已很有规模了。不仅如此,乌孙国还常常向汉朝的皇 帝进贡良马。汉武帝非常欣赏乌孙马的优良品质,并亲笔赐名“天马”。此后, 乌孙马便有了“天马”的美誉。“天马”就是今天的伊犁马。清朝乾隆年间,清 政府在伊犁各地大力兴办马政。他们建立多处马场,培育良驹,以供军需。清军 乘骑伊犁马之后军威大振、所向披靡、声震八方。这项事业对伊犁哈萨克马的改 良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而近代,伊犁马从上世纪初开始以哈萨克马为母本, 与引进前苏联的奥尔洛夫、顿河、布琼尼、阿哈马等轻型马品种通过多品种复杂 杂交、横交固定、本品种选育三个阶段

3、的育种工作,以主要放牧为基础培育而形 成的我国优良的乘挽兼用型培育品种。1.2伊犁马培育的成绩伊犁马的形成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岁月,融人了多种优良马种的遗传基因。 比如,河套的蒙古马、与乌孙近邻的大宛马,还有从俄罗斯引进的奥尔洛夫马、 布琼尼马等优良的马种,都对今日伊犁马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不断地杂交改良,培育出适应群牧条件的乘挽两用型的伊犁马,从此伊 犁马的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使其具有体格高大、身躯魁梧、外貌俊秀、体质结 实、遗传性稳定、耐粗饲料、抗寒抗病能力强、力速兼备等良好的性能。伊犁马在历届全国马术表演会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夺取了大部分项目的金 牌、银牌。伊犁马不仅广泛地用于农业

4、生产,还被全国18个省区用于军警乘骑。 更令伊犁人骄傲的是,伊犁马还肩负“国际使者,的使命馈赠友邦。1983年12 月,我国政府曾精选了两匹伊犁马馈赠来访的摩洛哥国王。国王非常欣赏伊犁马 的优良性能,后来还专门派人来购买伊犁马。1.3伊犁马体型、外貌、繁殖、运动能力等特征伊犁马体格高大,外貌较一致,具有良好的乘挽兼用马体型。头中等大、较 清秀,为直头,面部血管明显,具有一定的干燥性。眼大有神,额广,鼻直,鼻 孔大。颈长中等而高举,肌肉较丰富,颈肩结合良好。胸宽深,肋骨张开良好, 腹形正常,背腰平直而宽,尻中等长、稍斜。四肢干燥,筋腱明显,前肢端正, 后肢轻度刀状和外向,关节发育良好,管部干燥,

5、蹄质结实,运步轻快而确实。 毛色以骝、栗、黑毛为主,青毛次之,其它毛色较少。伊犁马成年公马和母马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分别为146 cm、152 cm、 172 cm、19 cm、142 cm、148cm、168 cm、18 cm;在膘肥体壮时,成年公马体 重为385450 kg;成年母马体重为385420 kg。在群牧自然交配情况下,公马配种受胎率不低于7080%,母马产驹数不少 于3年产两驹。驮载重量相当于体重的三分之一,连续行走每天不少于67 h,时速78 km。 每项测验停止后,呼吸和脉搏在3040 min内恢复正常。2伊犁马的现状目前伊犁河谷马的存栏量达36万匹,其中伊犁马有12万

6、匹,占33%,是 我国养马业最集中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 马产业正从传统的役用向骑乘、休闲娱乐、赛马、马术、马产品、生物制药等非 役用为特点的现代马业转变。伊犁马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健康发 展成为伊犁马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伊犁州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马品种及 群体规模等优势条件,制定了马产业发展规划,并围绕市场的需求,先后引进了 10余个优良品种对伊犁马进行杂交改良,不断提高伊犁马的专项生产性能,形 成了多个专门化生产性能的伊犁马类群,有力提高了伊犁马的核心竞争力,伊犁 马专门化品种(品系)培育进程明显加快。3伊犁马在培育专门化品种中的贡献3.1在

7、乳用马培育中的贡献伊犁马具有很好的泌乳性能,其泌乳量高于我国其他品种马的产乳量。早在 1989年,赵天佐、杨树声等对马乳做了较充分的研究,证明了马乳具有很高的营 养价值,在总的营养成分上与人乳极为接近,具有幼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物质, 它在人类饮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另外,酸马奶、马奶酒是哈萨克、蒙古等民族 饮食文化中瑰宝,作为一种高级饮料和食物,有着悠久的历史。酸马奶的保健作 用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称道,酸马奶作为药用,对结核、贫血、便秘、慢性结肠炎、 胃肠道消化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由此可见在我国培育乳用型马匹类型,开发马奶 饮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增强新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8、2005年新疆农业大学联合伊犁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伊犁州昭苏马场开展了 国家科技部“乳用马品种引进及杂交改良初步试验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 8匹吉尔吉斯乳用马在昭苏马场进行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组建了杂交试验群, 项目实施期累计繁育杂交一代马驹298匹、纯种马驹9匹。同时开展了一系列 的促进国产乳用马品种的培育和马乳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3.2在肉用马培育中的贡献马肉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味美可口,具有其他肉类 所不同的风味,是哈萨克、蒙古族等民众喜爱的食品。伊犁马是乘挽兼用型品种, 马匹体重轻、产肉少。研究报道,46岁的伊犁马平均活重308.5 kg,屠宰率 49.01%

9、,净肉率39.84%,肉骨比4.21 :1。与国外大型马如阿尔登、贝尔修论 马等品种相比,伊犁马的产肉性能相对还比较低。随着人们对马肉需求的增加, 每年需屠宰大量的马匹,据不完全统计,伊犁河谷每年要消耗数万匹马,马匹数 量日趋减少,靠增加屠宰数量来满足马肉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难。为提高当地马 匹的产肉量,2000年昭苏县从黑龙江省引进了 10匹阿尔登种公马对当地马进 行杂交改良。2004年昭苏马场又从东北引进了 12匹阿尔登种马(其中种公马4 匹,母马8匹),2006年昭苏马场实施了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伊犁地区肉马 品种改良及繁育基地建设,在当地的伊犁马中挑选了 240匹体型相对粗重的马 匹组建了

10、肉马育种核心群,制定了改良方案,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细管精 液输精等技术进行杂交改良和纯种繁育,累计繁育F1代马驹481匹,纯种阿尔 登马25匹;经测定23岁F1代马活重达到372 kg,屠宰率、净肉率分别达 到55.2%、42.37%,显著性高于伊犁马。为加速肉用型马的育种进程,在自治区 马业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昭苏马场将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 以阿尔登杂交马为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了育种核心群,完善育种方案,引进贝 尔修伦马开展杂交选育,培育国产的专门化肉用马品种。3.3在速度马培育中的贡献骑乘马培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对竞技 用马、速度赛马、

11、长途耐力赛马和娱乐用马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虽然伊犁马是我 国培育的优秀乘挽兼用型马种,其运动性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其并非专用 的骑乘马品种,与世界优良的骑乘马如英纯血、阿哈捷金等品种相比,存在体高 低、体型粗重、不够清秀俊美,专项运动性能不高等缺点,而且价格与国外品种 相差很大,市场价值低。为提升伊犁马的品质,伊犁种马场制定了骑乘型伊犁马 培育计划,1991年以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引进的新吉尔吉斯马为父本,原有伊 犁马为母本,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法和幼驹特培、早期调教等技术手段进行杂交 培育,经培育的杂交伊犁马平均体尺较同龄的伊犁公马提高了 5.4 cm,母马提 高了 3.8 cm, 1 000

12、 m速度平均提高了 3.5 s。改良马的运动性能和体尺外貌有 了很大改善。2002-2006年伊犁种马场与新疆农业大学共同实施了 “引进纯血马 及性能测定技术培育运动型伊犁马研究”项目,引进世界一流的速度赛马品种英 纯血马作为种公马,以伊犁母马和新吉尔吉斯公马杂交改良的一代母马为母本进 行杂交改良,2009年昭苏马场建立了伊犁马性能测定站,建设了标准化的赛马 跑道开展伊犁马的调教与性能测定,提高了骑乘型伊犁马育种的精准性。2010年 新疆农业大学联合伊犁州昭苏马场、伊犁种马场等单位在昭苏共同实施了国家科 技部“优质运动马培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两个马场在近年改良 的骑乘型伊犁马基

13、础上组建了育种核心母马群,进一步完善了育种方案,通过引 进品质更加优质的英纯血种马和国外先进的骑乘马培育技术来改良培育国产优 质的骑乘运动马,并建立骑乘型伊犁马性能调教测定体系,改变传统的以定性为 主的缺乏系统定量分析的选育方法,为骑乘运动马的早期选种、科学培育、商品 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目前,伊犁种马场和伊犁州昭苏马场的骑乘型伊犁马的育 种核心群规模达到了 800匹,其中生产母马400匹。3.4在速步马培育中的贡献速步马行走平稳、舒适而且速度快,是适宜较长距离休闲运动和牧区最喜欢 作为交通工具的骑乘马品种。尤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民族运动会、草原 赛马会、那达慕大会等活动时,都要开展速步

14、马比赛(俗称走马比赛),速步马 深受当地农牧民的喜爱。伊犁马中有一些为走马,善于走对侧步,也是新疆走马 比赛的佼佼者,但与国外专门化速步马品种如法国速步、美国速步等相比,存在 身高低,体型较粗重,运动速度慢等缺点。为提高伊犁马的速步性能,1993年 昭苏军马场通过易货贸易方式引进了奥尔洛夫和俄罗斯速步马,开展纯种繁育和 杂交改良,获得大量的速步马后代,累计繁育纯种马20匹,杂交马600匹,形 成了速步型伊犁马类群。2011年新疆科技厅启动了马业科技重大专项,在昭苏 马场开展了 “速步马培育”项目,制定了速步马培育方案,并从奥尔洛夫、俄罗 斯速步马与伊犁马的杂交后代中挑选了 120匹母马组建了育

15、种群,强化选种选 配工作,开始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速步型伊犁马培育工作。2012年5月,新 疆科技厅在伊犁州昭苏马场举办了 “中-法马业科技交流与技术培训”活动,伊 犁州所属县市及大型马场的畜牧技术人员共120多人参加了培训,双方就速步 马的繁殖技术、定向培育、营养调控、调教训练、产业开发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培训。4伊犁马在运动中的贡献伊犁马作为我国的优秀的运动马参加了国家、地方等大大小小的各种比赛, 在各项比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1983年以来,伊犁马在全国全疆马术运动比 赛中,参赛马匹屡建战功,夺得冠军129个,亚军15、季军12个、殿军17个, 共获173枚奖牌。1984年获全国十单位

16、马术、锦标赛团体冠军,1986年在新疆 举行的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伊犁马1000米速度赛获1分10秒的全国最好 成绩,1987年在山东马术锦标赛上,五项冠军全被伊犁马夺得,1994年在广东 举行的全国马王速度赛上获得30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马产业是对马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的产业。马可开发利用的产品种 类很多。但由于受生产条件、技术装备和市场需求的影响,马产业的发展需因地 制宜,采用不同方法分步实施。在国外发达国家主要围绕着商业性赛马发展马产 业,在我国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马产业的发展将有别于其它国家,而具有 其特殊性。从目前来看,在新疆马的产品开发(结合雌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 素、马脂、马肉、马乳等)和运动用马(速度赛马、骑乘娱乐用马、马术用马等), 都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条件。特色马产业将培育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伊犁 马在马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不仅为马产业的发展提供接基础保证,还 为马产业的发展起带头作用。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