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510572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灾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二O一二年八月目 录目 录1第一章 总论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需求和必要性4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内容5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6第五章 建设方案8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18第七章 劳动保护21第八章 消防22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3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24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26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27第十四章 附件28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鄂尔多斯救灾储备库二、承建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民政局三、项目建设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决

2、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度高、灾害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特别是近年来,雪灾、地震、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为了提高政府灾害救助水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正常社会秩序,1998年国家建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要求民政部门建立用于储备救灾物资的专门设施,其储备物资主要用于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灾民实施紧急救助,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经过10年的发展,已在11个城市设立了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同时,部分省、市、县也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本级救灾物资仓库,它们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目前各级救灾

3、物资储备库普遍存在仓库面积小、建设标准低、基本装备严重不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的救灾工作需要,更无法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备灾、救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必须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符合标准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已开始启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同时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灾害多发地、县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库、点”,即灾害发生后,先动用最基层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救灾物资,当满足不了救助需求时,再逐级向上申请

4、物资,直至动用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救灾物资。鄂尔多斯市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受灾种类较多的地区,目前救灾物资管理一直采用租借的库房存放救灾物资,可储存物资数量少且品种单一,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无法保证救灾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急需建立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四、投资概况4.1拟建地址 康巴什新区北区4.2建设规模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用地东西长约110米,南北长约127米。 库区用地:14667.4 m2。总建筑面积:4100m2。其中库房3300 m2,生产辅助300 m2,管理用房300 m2,附属用房200 m2。4.3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2140万元,其中市级筹集资金1140万元,

5、自治区民政厅福利彩票公益资助1000万元。五、编制依据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关于申请福彩公益金资助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报告鄂民字201262号文。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六、结论该项目关系到灾后救助的物资储备是否充足,能否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的顺利救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应该尽快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市级救灾储备库的建设,是构建国家及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需要为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鄂尔多斯地貌类型多样,既有芳草如茵的美丽草原,又有开阔坦荡的波状

6、高原;全市境内五大类型地貌,平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4.33%,丘陵山区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8.91%,波状高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8.81%,毛乌素沙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8.78%,库布其沙漠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9.17%。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等特点。特别是近年,雪灾、旱灾等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年均受灾人口在40万人以上,灾害损失在8亿元左右,救灾抗灾工作任务很重,救灾物资严重不足。为使发生灾情时,灾民能尽快得到物资救援,近年来,国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单位,储备物资在紧急救灾中发挥了

7、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民政部门救灾和安置灾民的工作水平。灾害发生后,民政部门的救援工作能够以省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为依托,以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库为中心,鄂尔多斯市当地拟建的储备库为重点,以辐射边远地区进行物资储备,形成覆盖全市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一旦灾害发生,保证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调拨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发挥了救灾应急物资的时效性。2.2救灾储备库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储备充足的紧急救援物资是保障救灾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我市一直租借库房存放救灾物资,数量少且品种单一,没有配套设施。大的灾害发生后,没有储存足够的救灾储备物资,不仅不能保证救灾应急物资的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

8、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要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2.3救灾储备库的建设,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民政部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规定,救灾储备物资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存储和调用的,主要用于救助紧急转移人口,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持续开展以灾民紧急转移安置、灾区民房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灾民生活救助工作是灾区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按一般年份标准,每年需紧急安置灾民,要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水喝,有临时的住所,有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每年需恢复重建灾民住房;解决每年冬令、春荒期间农牧民存在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的困难,给予及时救助;切实保障灾民生活。

9、救灾物质储备库的建设将对完善灾后重建机制,切实搞好灾后重建工作起到充分保证作用。第三章 建设规模和内容我国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民政部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等文件中明确指出,救灾储备物资是指各级民政部门存储和调用的,用于救助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保证其最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并规定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救灾储备物资的采购、存储、接收和调运,是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直接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相关要求,救灾物资储备库辐射区域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三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规定的紧急转移安置

10、人口数量作为确定储备物资规模的依据。鄂尔多斯市救灾物资储备库按紧急转移4万人口确定建设规模为市级物资储备库,总的用地面积为14667 m2。总建筑面积为4100m2,其中库房3300 m2,生产辅助300 m2,管理用房300 m2,附属用房200 m2。同时配套建设室外装卸作业场地、道路、晾晒场、停车场等场地面积6600 m2。项目建设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功能为核心,指导建筑形态,注重交通流线设计,解决大批车辆运输救灾物资的合理流线问题。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根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性质、任务,在选

11、定库址时首先应考虑其物资储备的安全性;同时要保证救灾物资快速运抵灾区,应具有方便的运输条件。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承担的救灾任务较重,为确保救灾物资运输的时效性,库址应尽量靠近交通干线,以缩短救灾物资的运输时间。同时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本项目拟选址于康巴什新区北区,康巴什新区位于我市的中心地段,交通运输便利,临近机场、铁路和高速路口,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建储备库非常适合。储备库建成后,既能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也能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和接受社会各界捐助,以便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能以康巴什为中心,辐射周边旗区,迅速调运救灾物资。二、基础设施2.1交通本项目位于康巴什新区,

12、地处鄂尔多斯市的中心地段,交通运输便利,临近机场、题录和高速路口,地势平坦,视野开阔。2.2给水水源本工程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2.3排水系统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2.4电气电源从区域变电所引2路380V低压电源,考虑本工程为救灾物资库,设置一台常用功率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三、气候条件鄂尔多斯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地带,西部为半干旱地带。最主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所以到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鄂尔多斯的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草原气候区,从东端呼伦贝尔草原至阴山河套平原一带,冬季冰天雪地,历达半年之久,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8C

13、左右。夏、春、秋几乎相连,五月至九月气候温和,是旅游草原最佳季节。沙漠气候区,从阴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风暴,夏日酷热,冬日奇寒,只有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约40天)气候温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节。四、经济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要素集聚能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和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七个典型城市”之一。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98亿元,现为内蒙古第二大经济中心,经

14、济实力仅次于区内最大城市包头,GDP总值全区第一。第五章 建设方案一、项目设计方案指导思想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功能为核心,指导建筑形态,注重交通流线设计,解决大批车辆运输救灾物资的合理流线问题。二、建设方案2.1建筑方案设计(1)设计依据l 建设单位的方案设计任务书l 遵循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进行设计,主要规范、规程有:l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l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l 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l 鄂尔多斯市民政局关于申请福彩公益金资助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的报

15、告 鄂民字201262号l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建筑特征概述1)本工程使用性质:救灾物资储备库。鄂尔多斯救灾物资储备库用地东西长约110米,南北长约127米。 库区用地:14667.4 m2。总建筑面积:4100m2。其中库房3300 m2,生产辅助300 m2,管理用房300 m2,附属用房200 m2。考虑到救灾物资库平时存放物品为帐篷、衣服、棉被、食品、水等,本建筑按照消防丙类仓库,二级耐火等级设计。层数1层(局部二层),库房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1200(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可增加1.0倍。)2)本工程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3)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4)人防地下室:无。5)防水等级:屋面防水等级为级。(3)主要设计原则1) 本工程为救灾物资储备库。在建筑运营过程中,便于业主的管理和安全,消防和技安措施到位。2) 根据功能分区,本建筑为一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