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10449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 作者:金海周德明现在很多教师常常为学困生的问题而犯愁。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发出部分学生越来越难管教,他们学习缺乏动力,成绩差,还常在课堂上“捣蛋”,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抱怨之声。不少教师感到教师越来越难当,后悔当初选错了职业。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是其中之一。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答案。在对待教育学生的认识上,特别是对待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的教师方法简单;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缺乏耐心;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讽刺、体罚和心罚,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教学艺术差,对

2、学生的教育感到无能为力,缺乏信心;有的教师抱怨学生问题太多,教育无效果,缺乏宽容之心。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改变不足之处的。其实,人人都会有缺点。更何况是这些还不懂多少道理的学生。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有缺点很正常,没有缺点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缺点,正视学生的不足。如果学生个个全是优点,没有缺点,那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其实,我们教师也是从有缺点,然后改正缺点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因此,学生有缺点并不可怕,我们既不要为学生的缺点而忧心忡忡,也不能对他们的问题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他们的长处。当然,我们只有对学生的问题有

3、了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学生的问题呢?一、学困生的概念近几十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各自的视角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因而对学困生的认识也有不同的概念,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习障碍儿童美国的教育机构于1988年对学习困难学生下的定义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或数理化生的获取方面有明显的困难。这种困难来自于学生个体内部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他们认为:学习障碍学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内部神经生理方面的缺陷而引起的学习困难。其实,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可能是学习障碍引起的,也有可能是

4、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的问题。2、学业不良学生学业不良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它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三种类型。(1)相对学业不良:它指以一特定群体(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如果某些学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为相对学业不良。按照这种标准,每一所学校或每一个班都可以划分出比例大致相同的学业不良学生。(2)绝对学业不良:它指以规定的课程标准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课程标准的为绝对学业不良。(3)成绩不足:它指以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如果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智商来看应达到的水平叫成绩不足。3、差

5、生差生是我国教育界使用最多的一种称谓。其含义不统一,一是指学习成绩差;二是指学习能力差;三是指思想品德差;四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差。近几年来,差生一词的使用受到了教育专家的批评,其主要是:含义不确切;有损学生人格或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有人主张用“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后进生”等。这些概念明确了学生存在着发展的潜能,同时认为他们目前存在明显的不足,处于暂时的学习落后状态。教育专家钱在森等人主张用“学习困难学生”一词,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这个界定基本类似于学业不良学生,优点是简洁明了,比较符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不足的是比较笼统,不够精细,

6、需要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分类,教师才便于进行辅导。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是因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棍棒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要打要骂由自己作主。2000年1月浙江金华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打死生他养他的母亲之前几分钟,他的母亲仍在唠叨:“你再不用功,我打死你也活该。”有的家长看见孩子稍不顺眼,不是耳光就是脚踢,甚至还用棍棒。轻者是男子或女子“单打”,

7、重者是男女“混合双打”。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积于心里,因此而放弃学习。(2)训斥型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拳打脚踢虽然不多,但骂声不断,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精神折磨和心理虐待,这样做同样带来孩子的心灵创伤。(3)管束型这类教育方式在本意上是对孩子的说服教育,有时也算得上是“苦口婆心”。但家长对孩子的清规戒律太多,这也不可,那也不行,整天唠唠叨叨,这使得孩子生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4)溺爱型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或主角。家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惟我独尊的性格。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怕苦怕累,一遇挫

8、拆就承受不了。(5)残缺型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不和家庭的孩子,由于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极易放弃学习。我校2000级6班有两个学生,初一成绩属中上水平,智力也很不错,由于父母闹离婚,学生回到家在父母的吵闹声中度过,上课时经常睡觉,下课打闹,不做作业,成绩直线下降,毕业考试时多科不及格。由于残缺的家庭,酿造了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学生残缺的心理。这是问题学生形成的渊源之一。2、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由于狭隘的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所导致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使得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分数的价值高过了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就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

9、以前存在的“怪现象。”其主要表现有:(1)教育主管部门加压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只看升学率的高低,无论是干部的提拔,职称指标、先进名额的分配,或是仪器设备的配备、基建费的划拨等均以升学率挂钩。所以,学校领导只有想方设法,不惜排挤学习一时未跟上的学生,千方百计地抓考试分数。有人把这种现象总结为:上级压下级,层层加压,压出政绩;下级骗上级,层层均骗,骗得实惠。(2)学校领导错误的指导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国的教育目的,也是各级各类学习办学的指导思想。但是,目前在有的学校仍然是考分主宰一切。这种一刀切的单一教育模式忽视了个性教育,忽视了对于富有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的人的培养和塑造,很容

10、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学校只抓智育,一切围绕分数转,一切围绕考试转。一方面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出难题、偏题、怪题,让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降低。(3)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有的老师因循守旧,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考虑、不尊重、不调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和能力;有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有的老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老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3、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现在的中学生天真活泼,但对社会、人

11、生的认识易流于表面化、直观化和过分理想化。在当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转型期,很多学生不能分清正确与错误,对于地摊上充满暴力、色情内容的不健康书刊也分不清良莠;一些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容留、引诱带坏了中学生;社会上个别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小青年的行为也被部分学生加以摹仿。这些都是容易使中学生滋生逆反和敌对心理的土壤。我们经常说的5+20,或者52等都能说明这一现象。4、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十多岁,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第二反抗期”或者叫“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容易和父母或老师对着干,“你要我这样,我偏不这样;你不要我这样,我偏这样。”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

12、差,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因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于是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有的学生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不善于总结得失,所以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因此而放弃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低下。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一位教育局长在一次校长培训会上别出心裁地让校长们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来。校长们不停地挑选,最后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的校长都空手而归。他们说:“全是废木料”。然而,局长却请来了木匠,请他谈一谈看法,那位木匠直言不讳地说:“在我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

13、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就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用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都是有用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有这位木匠的眼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能干之人。1、教师要当雕塑家,不能当泥塑家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不是一种泥塑效应,而应当是一种根雕效应。”也就是讲,我们的学生不是一块泥巴,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学生如同原始的树根,这些树根如果看上去有点像狮子,我们就把它雕刻成狮子;看上去像一头大象,就把它雕刻成大象。去掉其不像的地方,把像的地方更加突出。也就我们经常讲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是,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要十全十美,科科优秀。有的学生在理科方面有长处,一定要

14、他在文科也一样;有的学生在艺体方面有特长,非要他在语数外方面也不能落后,否则,就千方百计地找他的茬。教师如果那样做,很多学生都可能作为无用之才被埋没。我国的著名学者吴晗上中学时是一名数学后进生,几次考试得零分。老师并没有在数学上一定要转化他,而是根据他的爱好,在历史学科上培养他的兴趣,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画家兼作家黄永玉,上初中时他是一个特差生,初中阶段留了五次级,他的数理化和英语多次考试分数都不高。这样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一位才气纵横,能文能武的名人。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家境贫寒,小学阶段的学习断断续续,以致考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影响了总分而落榜。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被老师看做是笨

15、学生。后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郭沫若读小学时语文考试几次不及格。后来成为大文学家。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他将来一定不行。2、做学困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要坚持三贴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教育学生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去教育学困生,去年东北某市在一所小学召开德育经验交流会,参会人员听了两节主题班会课,一节是“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另一节是“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贡献”。非常巧合的是同年在同城市的一所小学也召开了一次经验交流会,他们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借东西要还”,另一个是“禁止随地吐痰”。两件事的对比发人深省: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现在有的教师在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时脸上无笑容,一凶一恶三训斥,空话、假话、大话连篇,一点也不接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一点也不知道学生出错的根源在那里?有的老师把对学生要凶作为经验交流,并说对学生就是要狠一点。有学生在形容老师做思想工作时说:“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教师如果像这样去做工作能有效果吗?3、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