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1020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生理学01任务题库(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生理学 01任务 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1. 当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减小,产生去极化,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就产生动作电位。这一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C)。A. 阈值B. 阈强度C. 阈电位D. 正反馈E. 负反馈2. 物质顺电 -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 B)。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单纯扩散D. 易化扩散E. 吞噬作用3. 内环境稳态是指(E )。A.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 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恒定E.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4.关于 ABO 血型系统,

2、错误的是(D)。A. AB 型人的血浆中无抗A 抗体和抗B 抗体B. 有哪种抗原则无该种抗体C. 无哪种抗原则必有该种抗体D. 同型人之间抗原类型一般不同E. O 型人的血浆中有抗A 、抗 B 两种5.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称为(A.兴奋性B. 适应性C. 反馈D. 协调性E. 兴奋6.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E)。B)。A. 动作电位B. 静息电位C. 刺激强度变化率D. 反应强度E. 阈值7. 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 E)。A. 电刺激B. 化学刺激C. 物理刺激D. 阈下刺激E.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8.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产生是由于(A )

3、。A. Na+ 内流B. Na+ 外流C. K+ 内流D. K+ 外流E. Cl- 内流9. 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C )。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组织液E. 血液10.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化学物质都是通过血液循环运送B. 化学物质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如CO2C. 反应较迅速D. 作用部位精确、点对点E. 作用持续时间短暂11.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手术创面容易出血,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颈部敷料有无渗血。分析手术创面容易出血的原因,正确的是(B )。A. 甲状腺含有较多的血浆激活物B. 甲状腺含有较多的组织激活物C. 甲状腺含有较多的纤溶酶D. 甲状腺含

4、有较多的抗凝血酶E. 甲状腺含有较多的肝素12.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B)。A. 血浆激活物B. 组织激活物C. 纤溶酶D. 抗凝血酶E. 肝素13.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错误的是(C)。A. 局部电流B. 双向传导C. 衰减性传导D.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有关E. 动作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14.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A )。A. 维生素 B12 和叶酸B. 铁离子C. 钙离子D. 维生素 DE. 氨基酸15.关于自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A. 依赖于神经支配B. 依赖于体液因素C. 依赖于自身特性D. 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器官E. 调节幅度大,

5、但灵敏度数低16. 细胞一次兴奋后,兴奋性最低的是(A )。A. 绝对不应期B. 相对不应期C. 超常期D. 低常期E. 静息期17. 血沉加快主要是由于( C)。A. 血细胞比容增大B. 血小板数量增多C. 血浆球蛋白增多D. 血糖浓度增高E. 血浆白蛋白增多18. 在细胞膜蛋白的 “帮助” 下,物质通过膜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方式,称为( C)。A. 被动转运B. 单纯扩散C. 易化扩散D. 主动转运E. 出胞作用19. 内、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C)。A.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在体外B.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在血管外C. 前者只需要血浆因子,后者还需要组织因子D. 前者只需要体内

6、因子,后者还需要外加因子E. 前者参与的因子少,后者参与的因子多20.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 )。A. 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B. 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C. 细胞外高 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D. 细胞内高 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E. 细胞外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21. 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中使用的各种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称为等渗溶液;由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的是(B)。A. 1.9% 尿素

7、B. 0.85% NaC1C. 50% 葡萄糖D. 0.5%NaClE. 0.5% 糖盐水2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D)。A. 收缩B. 分泌C. 神经冲动D. 电位变化E. 分子运动23.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而且在去除神经和体液调节后依然存在,这种调节为( A )。A. 自身调节B. 正反馈调节C. 负反馈调节D. 内分泌调节E. 神经调节24. 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D)。A. 红细胞B. 巨噬细胞C. 淋巴细胞D. 血小板E. 嗜酸性粒细胞2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D)。A. 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正反馈D. 负反馈

8、E. 前馈26. 6 岁男孩,因误服有机磷农药入院。入院时,表现为抽搐、大量流涎,查体见瞳孔缩小如针尖。该患儿有机磷中毒出现抽搐的原因是(C)。A. 乙酰胆碱释放减少B.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C.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 终板膜上受体增多E. 神经兴奋性增高27. 兴奋 -收缩偶联过程中的关键离子是( A )。A. Ca2+B. Na+C. K+D. Cl-E. HCO3-28.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显著增多的是(A )。A. 红细胞B. 血小板C. 嗜酸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中性粒细胞29.可兴奋组织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C)。A. 兴奋B. 反馈C. 兴奋性D. 负反馈E. 前

9、馈30.28静息时细胞膜两侧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A )。A. 极化B. 去极化C. 反极化D. 超极化E. 复极化31. 血浆晶体渗透压明显降低时会导致(B )。A. 组织液增多B. 红细胞膨胀C. 红细胞萎缩D. 红细胞不变E. 体液减少32.某女,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血常规检查显著增多的是(E)。A. 红细胞B. 血小板C. 嗜酸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中性粒细胞33.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不包括(C )。A. 新陈代谢B. 兴奋性C. 协调性D. 适应性E. 生殖34.关于阈值的叙述,错误的是(D)。A.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B. 阈值是判断组织兴

10、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C.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D.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E. 阈值即阈电位35. 下列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E)。A. 数值约为 200mOsmB. 与 0.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C. 与 9%NaCl 溶液的渗透压相等D. 胶体渗透压大于晶体渗透压E. 血浆胶体渗透压在维持血容量中有重要作用36.把蟾蜍的心脏离体后, 用任氏液进行灌流, 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对心率变化的影响。 这种实验方法是( D )。A. 动物实验方法B. 慢性实验方法C. 活体解剖实验方法D. 离体实验方法E. 人体实验方法37.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 K+ 浓度差

11、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安静时,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大E)。B. 兴奋时,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C. Na+ 和 K+ 易化扩散的结果D. 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E. 细胞膜上钠 -钾泵的作用38.关于反馈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正反馈是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形式B. 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间为闭环式回路C. 反馈信息减弱控制信息作用者为正反馈D. 反馈信息加强控制信息作用者为负反馈E. 多数情况下,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之间为单向信息联系39.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B)。A. 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B. 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C. 红细胞膜上抗体的类型D. 血浆中抗体的类型E. 血浆中抗原的

12、类型40.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维持和意义,不正确的是(E )。A.通过呼吸运动维持细胞外液中O2 与 CO2 分压的稳定B. 通过消化和吸收补充营养物质,血糖正常提供能量C. 通过肾脏排出代谢尾产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D. 体温、 pH 相对恒定利于维持酶的活性正常E. 缺氧、高烧、酸中毒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变化41.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A )。A.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B. 维生素 K 缺乏C. 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D. 血小板减少E. 凝血因子活性降低42. 输血时最不易找到合适供血者的血型是(D)。A. Rh 阴性 O 型B. Rh 阳性 O 型C. Rh 阳性 AB 型D. Rh 阴性 AB 型E. Rh 阴性 B 型43. 能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凡是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 B )。A. 最适刺B. 阈刺激C. 阈上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