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101207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A归省(xng) 行辈(hng) 撺掇(cun duo)B蓦然(m) 羁绊(j) 晦暗(hu)C水门汀(tng) 嗔视(zhn) 粲然(cn)D呓语(y) 齁(hu) 许许声(y)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潺潺 絮叨 仙山楼阁B亢奋 冗杂 叹为观止C惬意 疏蜜 参差不齐D颦蹙 叱咤 尽态极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

2、寝忘食。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怀旧网页的工作。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B竹影作

3、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C安塞腰鼓作者是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朝的张潮。口技既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6、选出与例句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月

4、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A B C D7、按要求默写。(8分)(1)故园东望路漫漫,_。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2) 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3)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5)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6)天倾西北,_ _;地不满东南,_ _。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

5、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

6、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8、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分)9、画双划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2分) 10、“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分)11、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2一15题。(13分)别踩疼了雪(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3)带女儿来北方,

7、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渴望看到它。(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8、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

9、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18)那一刻,我看

10、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12、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3分) 13、第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4、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5、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4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9分)(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

11、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

12、、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4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满坐寂然 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 17、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2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文: 18、文章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分)(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qi)取书,读之 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晚年手不释卷( )(2)普颜色不变( )20、用文中原文回答。 (2分)(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 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21、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4分)四、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10分)(一)综合性学习22、中国教育部日前宣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