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098584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结果的“误差”无关。答案:D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

2、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D3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 D血糖含量偏高解析: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会导致细胞代谢异常。答案:C4机体内环境保持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不变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维持较高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温度过高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体内各种化学反应D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的作用能确保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

3、持恒定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较高的渗透压会使细胞失水而影响其形态与功能;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温度过高会影响酶活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体内各种化学反应;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的作用能确保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答案:C52014年9月,亚运会在韩国仁川举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在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大量增加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生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

4、或被彻底分解解析: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含有缓冲物质,过多的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H2CO3分解生成的CO2可经呼吸系统排出。答案:D6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CO2排出受阻。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的pH通常为_,当血液中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生成_,该物质在血液中的积累会使血浆pH低于_,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被分解成_。(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_,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生成_,这样,血浆pH就相对稳定了。(3)病人从水果

5、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_,该物质通过_经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因此血浆pH不会升高。(4)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_和_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浆_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答案:(1)7.357.45H2CO37.35水和CO2(2)下降NaHCO3乳酸钠、水和CO2(3)NaHCO3肾脏(4)H2CO3NaHCO3pH A级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B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温度、pH、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状态C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D机体内环境稳态保证了机体细胞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代谢解析

6、: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既包括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也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故A、B错误,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超过内环境的调节限度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被破坏,机体的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故D错误。答案:C2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解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答案:A3外界环境会影响内环境稳态,下列事实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

7、引起的是()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解析: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加强是由于血浆中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所造成的,并非外界因素的变化。答案:C4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不需神经系统的参与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水等C只有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才会遭到破坏D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解析:血浆中的pH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例如当pH降低时,可以通过呼吸运

8、动的加强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会导致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答案:B5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解析:血浆与组织液及淋巴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内环境理化性质(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葡萄糖、胰岛素和淋巴因子都是内环

9、境的成分,但胰蛋白酶分布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D6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最大的是()A自来水B肝匀浆C马铃薯匀浆 D磷酸缓冲液解析:在溶液中滴加酸或碱会引起溶液pH的变化,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量和溶液对pH的缓冲能力。在等量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变化的大小是由溶液的缓冲能力决定的。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pH变化小。自来水没有缓冲能力,pH变化大。答案:AB级能力训练7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A温度条件

10、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解析:稳态被破坏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影响了细胞内酶的活性。答案:D8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1、;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答案:C9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解析: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其中神经调节是主要的。答案:D10下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曲线BC段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A乳酸主要与Na2CO3反

12、应生成CO2B乳酸主要与NaH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主要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主要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解析:图中的BC段乳酸的浓度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乳酸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为CO2和H2O,CO2经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答案:B11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有多对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在7.357.45之间,对溶液酸碱度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_、_等。(2)下表为图中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不同部位主要电解质的含量:(

13、单位:mmol/L)离子阳离子Na12142145K1394.34.4Ca20.001(游离的)2.52.4Mg21.6(游离的)1.11.1总计152.6149.9152.9阴离子Cl4104117HCO122427HPO、H2PO2922.3蛋白质54140.4其他53.65.96.2总计152.6149.9152.9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血浆中阴离子浓度和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_。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含量的关系是_(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或“相近”)。细胞需要生活在渗透压稳定的溶液中,表中数据能否说明这一点,为什么?_。(3)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会使细胞外

14、液的渗透压_,水将从细胞_向细胞_转移(填“内”或“外”)。在身体缺水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_。(4)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在_等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解析:(1)图中为血浆,其中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对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2)分析表中数据可直接作答。(3)大量出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细胞失水,此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1)H2CO3和NaHCO3NaH2PO4和Na2HPO4(2)相等相近能,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表中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