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09829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利息”教学案例分析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条件、情境和氛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积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从而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现象教学内容:浙教版第十一册教材P47-48页例1“利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

2、含义,掌握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学、调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储蓄利国利民,教育学生要积极参加储蓄。学生准备:自学课本“利息”,走向社会进行调查,收集关于利息方面的信息资料,抄写利率表1份,并带好计算器上课。教师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利率表、定期存款等。课堂实录:一、揭示课题,学生汇报收集的信息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利息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调查收集有关利息的资料,在调查过程

3、中,你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生1:我到银行向工作人员了解了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生2:我到银行去抄写了一份利率表,还了解了存款、取款时要做哪些事。生3:我了解到存款利息要纳税是从1999年11月20日开始的。生4:储蓄所营业员告诉我国债券的利息不纳税。生5:我向妈妈了解到计算过期的定期利息,过期的部分按活期算;提前支取时,还能按定期计算,也要按活期计算。师:我看见每位同学在小本子上记了不少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一定还有其他同学和老师不了解的,课后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自信)(指导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再回到小课堂里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

4、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师:刚才大家都听了部分同学讲的社会调查的收获。现在再来看看同学们自学课本的情况怎么样。向大家汇报一下,阅读课本以后,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生1:我会计算利息。生2:我知道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还会计算利息。生3:我会计算税后利息。(了解学生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找准切入点,展开教学)2、师:谁能告诉大家,储蓄有什么好处?你体会过储蓄的好处吗?生1:储蓄可以让我们节约用钱,把钱存入银行又很安全。生2:储蓄还可以得到额外的一笔收入。生3:老师:书上讲存款既利国又利民,我认为“利国”不对,因为存进去多少钱,取出来时却变多了,存钱的人应该会给

5、银行保管费,可事实上恰恰相反,国家不是在倒贴吗?(节外生枝,有学生不唯课本,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师:生3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说明他看书认真仔细,又不满足课本,敢于提出问题。谁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把解释权给学生,学生优先)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有几个也说在看书时候想过这个问题,但弄不清楚。师(适时补充):你今天存进去的钱,一般不会明天就拿出来,这中间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死钱”可以变成“活钱”,国家可以把这部分暂时不用的钱通过各种方式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适时抓住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渗透经济意识)3、师: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税后利息?你能举例说明吗?先同桌互说,再全班

6、交流,可以边说边翻书,互相补充。生1、比如:我存了100元钱,这100元是本金,取出来时多了2元,这2元就是利息,税后利息就是纳税以后的利息。师:那么什么叫利率呢?你能告诉大家吗?(实物投影一张利率表)生1: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师:根据这句话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求利率?生2:板演:利息利率本金师:从这张利率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知识?生1:我从利率表中可以看出利率分年利率、月利率,存款按种类分有活期的、定期的,利率也有高有低。生2:我发现这些利率都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师:对,你看得真仔细。今天学习的利息知识与百分数密切相关,是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运用。请同学们接着说。生3:我发现

7、利率表中的利率与课本上的利率数据不一样。师:(表扬生3)利率是由国家规定的,根据需要有时要予以调整。5、师:那么怎样求利息呢?生1:我把求利率的公式变换一下就得到:利息本金利率。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怎样计算利息了,现在我们进行抢答比赛。请听好,100元本金存期二年,年利率是2.25%,到期应得利息多少?(学生有的口算,有的笔算,很快得出:2元2角5分)师:(笑而不答):年利率表示的是多长时间的利率?生1、年利率是按年来计算的,就是一年的利率。生2、100元本金定期一年是2元2角5分,二年应是4.5元。师:那么,刚才计算利息的公式该怎样修改就正确了呢?生:加上“时间”师把公式填完整:利息本金利率

8、时间(让学生在练中自悟,加深印象)师:在实际生活中,取款时都要计算实得利息,所以我们还要掌握税后利息计算方法,谁能知道?在本子上写写,先写好的上黑板写。生上黑板板演: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师:谁能告诉大家20%的含义?生1:根据书上讲“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这里的20%就是税率,是指纳税的钱该占利息的20%。师: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占存单上利息的多少?生:120%80%师:请把这个公式写在课本上。(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知识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零碎的。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并作深层次探究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老师应发挥的作用。三、分层练习,巩固知识1、基础练习:做

9、P49“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板演,做完后共同,评讲订正,相互说说是怎样想的?)2、综合练习:做P49“练一练”(集体练习,一名学生板演。做完后引导学生相互评讲,说说每步计算的意义,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四、回归实践,应用知识1、比眼力师:1分钟内你能从这张存单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越多越好。 (大屏幕展示教师本人的定期存单一张。师计时,题意到,把存单拿开)生1、我知道厚意上的本金是1800元,年利率是1.98%。生2、我从存单上了解到,存入日是2002年9月2日,到期日是2003年9月2日,说明存期是一年。生3、我还知道到期利息是35.64元。(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学生连存单上长长的

10、帐号都记下来了,由学生评价谁的眼力好。)2、速算比赛:(再次用大屏幕展示存单)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到期时,我实际得到利息多少元?生列式计算,允许用计算器。师巡视观察,待全班都做完了,宣布速算第一名、第二名找出两位列出不同算式的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生1:18001.98%(120%)生2:35.64(120%)18000.01980.835.640.835.640.828.51(元)28.51(元)师让生1、生2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生1:生2:因为存单上已经算好的到期利息是35.64元,所以我可以直接用:35.64(120%)算出实际得到的利息。(有的学生循规蹈矩,就用存

11、单上的本金、利率、时间来计算,有的同学却能一眼瞄准“到期利息35.64”的信息,很快地得出结果。)(这项竞赛的目的,让学生回归实践,把数学与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做中学”)五、活动总结,自主评价说说在这项活动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教学反思: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以下三个把握:1、把握教材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

12、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利息”这节内容较以前虽作了修订,但还是有滞后于现实的不足。课前,教师到银行部门进行了解,收集了有关资料,以防备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发生,让教材和上了时代的节拍。如: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存款利息纳税的实际,教学时,在学生掌握“利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地补充了“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这一公式,这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的实用性。又如:课标有这样的规定:“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又考虑对小学生来

13、说,税后利息的计算过于繁琐,所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2、把握学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课,教师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费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学前,都教师布置学生自学课本,以获取初步的理性认识和培养独立阅读课本的能力,并将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的主阵地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前的社会调查,又了解了知识的来源及现实背景,这样就缩短了书本上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的距离,让学

14、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结果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说、议、评,去发现、感悟每一个知识点。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以及创造力的培养的。3、把握教法通常的教学,都是按照教材的编写,先出现例题,引导学生明理后,计算利息。这种教法中,多的是教师的传授,少的是学生的探索,即使学生接受了知识,也不会从内心产生成功的愉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不够。本节课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给了学生,教师立足于创设问题情境,在比较民主的氛围中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让主体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另外,快速抢答练习的安排,故意让学生钻圈套,亲尝“上当”的滋味,从而对公式中“时间”这一不可缺少的条件特别“亲切”,不至于在计算利息时把它“抛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