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093577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马春丽老僧_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的个修歇处,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青原惟信禅师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题记阅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最喜欢前言中的那一句。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

2、如听其课,其语文课堂,有如坐看行云流水之闲适惬意,又如雷霆万钧般敲醒我几乎沉睡的灵魂,听生命开花的声音,听生命欢唱的声音,仿佛这不是课堂,而是大自然的一幅幅画卷在孩子们的心灵慢慢舒展,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干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拓展,对课堂的驾驭、对学生的引领,让我叹服。一、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们老师听课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课堂:课上老师_饱满,学生小手如林,兴趣盎然,一节课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落下帷幕。这样的课堂成了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才艺展示会,那么像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理想的课堂呢。这种课堂只能称之为流于形式的表演课。而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干国祥老

3、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_力,是学生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第三重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二、三重境界的阐释给我的启示1、实现三重境界的基础有效的教学框架教学框架体现了教什么和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两大教学元素,是一个既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

4、我们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基本结构模型,它的作用是让所有参与课堂的人教学双方都有一个统一体系可参照,所要实现的,是一个极为远大的理想:让教学扎实、有效、有生命活动。它将课堂教学清晰地划定为若干板块,并在每一大板块及核心部分的不同小板块叙述后,注上本板块的要解决的目标序号及可能所需时间。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都不被老师随意的、漫不经心的讲解所取代。最影响我的是“左手教,右手学”的教学板块,真正体现了课堂大容量、小步子、快节奏的特点,使我们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计划、有目的。尤其是右手拦的学生学习清单,改变了以往教案只写教师教的部分,让每个教师在思考教学的时候,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确保在教学中每个学生

5、拥有足够的、完整的、有序的训练,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2、找准文本在教材中的坐标“教什么”和“怎么教”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老师已经习惯于一开始就想“怎么教”,而忘了这个问题是服务于“教什么”,而“教什么”又是服务于“这个文本有什么可教。”要了解这个文本有什么值得教,需要教师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去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再度创造,自觉地把它转化成有清晰教学内容的语文教材,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文本解读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在本书所介绍的案例中,我时时为干国祥老师的文本解读之功所折服。特别是对游园不值一诗,以寻隐者不遇为引子,道出鉴赏古诗的_屐齿、柴扉、小扣,

6、引经据典地联系相关联的诗文典故,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诗意,尔后再引导学生一同寻找诗中的文眼“关”字的妙用,最后带领学生悟诗之主旨,明现代之隐喻。如果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对诗文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剖析,又何以将简简单单的_个字上得如此丰满而精彩。3、定向预习课堂不再从零开始如果说教学目标本该是一切课堂教学的统率性概念,那么对预习的重视,以及采取的特殊处理,则是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一大特色。如果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针对教师自身的预习,那么定向预习则是针对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唯一机会。只有两者的扎实有效的落实,才能实现第二、第三重境界。新教育预习的设计有别于我们传统的读文识字的简单操作,是在确定三类教

7、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直指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全面、立体的预习单。它的目标是通过预习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学生带着独立的观点进入课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直接地接触问题与知识,因此,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从零开始,而是成了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课堂是学生能力展示及提高的地方,能有效地对学生独立学习效果进行检测。4、训练有素行为上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新教育所倡导的“训练有素”,既指学习行为上的训练有素,包括上课的某些程序,学习的一般流程一节对话规则等,也指学生思维上的训练有素,就是养成一种比较专业的敏感,能够迅速对问题进行归类,搜索出最接近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方案,尝试解决。从定向预习的布置、运用、检测

8、、评估,到课堂小组研讨的分工、主持、效度评估,课堂对话的聆听与应对以及做笔记,课堂练习的时间、准确度、评估,尤其是课堂上思维渐进过程、到课外独立完成某些延伸作业,新教育无不在强调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专门训练。(在景阳冈对武松的是怎样一个人的解读中,批注方法的指导尤为突出。)所以,“训练有素”四个字在有效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探索知识的神奇旅程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以及解决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一个“问题知识文本”(由教材、考试所提出,与背后深广的学科,以及更为深广的人类生活相联系),展开一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

9、解决问题的旅程。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但它的核心是智力的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喜和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这是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阅读此章节,感受到了干老师的神奇,他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孩子们探索一片他们未知的领域,而这片领域或许是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孩子们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他做到了。比如,他可以将月光启蒙中母亲的形象与月光的意象叠加,让孩子很容易就理解“月光”与“母亲”、“母亲”与“故乡”之间和谐的统一,能细细体味这诗样的意境下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崇敬,感受故乡文化对作者的滋养。他借一根哨棒,就能唤

10、出一位真实的民间英雄个性鲜明的武松;一池荷花,就将论语中“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儒家的“孝”、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以及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这些抽象的概念浅显地还原在王冕的个性中6、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在干老师看来,理想课堂的终极追求,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是一种教学中的顿悟,这是需要有一个漫长的、甚至深刻的修炼。干老师所理解的课堂终极目标需要实现的最后一个维度是:课堂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用高超的应对在_课堂教学,他还要能够认识到知识

11、内在的_力,并以一个真诚的探索者,一个智慧的求知者的形象把学生带向一个至少他领略到的理想境地,他理解的高度也就是课堂以及课程所能达到的高度,从而产生师生间、生生间、学生和文本间了共鸣,实现真正的对话。我肤浅地理解为教育应该有一种人文关怀,教育应该更过地_人精神生命的成长。课堂上,他能让词语复活,让文本复活,让课堂是一池生命泛活的春水。他与学生的对话是那么天然去雕琢,又处处牵引学生走向更高。这种牵引,没有丝毫痕迹,似乎学生的领悟本来就在那里,毫不费工夫,自然天成。始终_学生是他课堂最大的特色,他的智力挑战,他的现场性与对话能力,均与始终_学生密切相关。他能够审视整个课堂,迅速地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

12、并随时做出反应与调整。他是将课堂从_“教”转移到_“学”的观点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人。而且这种_始终紧密结合着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很不容易分神,而是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能够说明哪些“道理”(语文知识)。2022年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范文(二)本人受教育多年,教育学生多年,自认为有些教育体会,但熊川武教授的理解教育,还是让我感受颇深。熊川武教授所写得的内容丰富、易懂、精彩;他所举的案例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天看书的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是理解教育的策略。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下在教育中的一点思索。熊老师指出理解教育策略就是消除误解,了解学生的

13、心态,掌握他们的情况,并拿出好的策略教育学生。第一条:情绪发泄策略。他举例说明设立发泄室,开发理解室等等。对于体育而言,也常常被用于人的情绪发泄,比如:设立皮的木桩供学生发泄情绪。同时,体育中的教材很多都可以利用。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好好的掌握这些内容。学生通过掌握教材中的人类经验和思想,也就基本上构成了个人精神发展的内容。这是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国教育对教材认识的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第二条。兴趣融合策略。熊老师讲到一个玩字,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用到玩,怎样教学使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这里运用兴趣融合,使师生间能够更好的发展。假如碰到一个特别厉害的学生也不用害怕,正所谓困难没有办法多,我

14、想肯定会有一个好的办法。第三条。亲近游戏策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做一些游戏,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使他们得到快乐,有时会使他们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本来学生是主体,现在游戏才是主体,人不是主体。这样他们的热情度也会提高,能够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第四条。甜言蜜语策略。社会在进步,人也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化也会越来越强。作为人的学生的未来更是具有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无法为他们预设。以前经常听到学生被体罚,现在则很少。我想甜言蜜语总比处罚学生来的有效吧。第五条。特殊奖励策略。熊老师讲到热情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一个性格,因为它最直观,又不用成本。我想我也要这样做,对学生热情,对同事也要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使自己更加出色。第六条:委以重任策略。我想这一条对表现差一点的学生更加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平时表现差一点的学生要求更加强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比如:体育准备活动时,可以派表现差一点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带队练习,同时要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理解教育与其他理解理论研究和教育形态有诸多不同,其中,教育策略不同。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